因为前者科林斯家族看了只会被联邦政府强大的科研实力所折服。但后者,技术含量太低的话,没准真有可能给这些偏远地区的乡巴佬们仿制成功。
从而成为联邦政府在相关市场上的竞争对手。
除了促进,引导各财阀家族,殖民星系势力进行“超前消费”外。
联邦政府在新任星际元帅的命令下,还颁布了一条法令。
全新的,面向全体地球联邦民众的武装征召令,各殖民星系有义务派兵支援大远征行动,武装人员,军事装备的规模,以及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可以抵消联邦政府的税收。
结合先前解除各殖民星系武装禁令的法令,所有殖民星系势力都清楚地明白,联邦政府这是在为大远征行动,征召炮灰部队。
不得不说新任星际元帅和她身后的智囊团,对于地球联邦境内各方势力拿捏地很精准。
“克兰达夫大溃败”发生后,联邦境内大为震动。
民众抗议,各殖民星系也骚动不安。
地球联邦的威望一时间跌到了谷底。
新任星际元帅一上台,迅速宣布更进一步,更强有力针对阿拉齐虫族的军事行动方案。
挽回了民众们对于政府的信心。
同时,大幅增加的军费支出,填饱了军火行业垄断财阀集团们的胃口。
使得这些最重要的财阀势力,坚定地和联邦政府站在一起。
大批量的军械订单,也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让基层民众们从中受益。
解除了对各殖民星系的武装禁令后,也安抚了骚动不安的殖民星系。
一番操作下来,原本愈演愈烈的反对势力全都哑火了。
唯一诟病的是大规模提升的军费支出,以及未来可能失控的各殖民星系。
对此新任联邦政府的新法令,很好地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各殖民星系征召来的部队,用来充当炮灰,敢死队,送去虫族星球上消耗虫子。
等到战场形势稳定后,再派联邦直属军队去摘取胜利果实。
这样既能够大大降低联邦直属军队的伤亡,减少高昂的抚恤支出,也能大大削弱各殖民星系的武装力量。
此消彼长之下,让它们根本无法拥有与联邦军队对抗的可能。
至于各殖民星系派遣武装后所减少的部分税收,对比高昂的联邦军费,伤亡公民士兵的抚恤金,更是不值一提。
只要战争持续一天,各殖民星系的武装力量就会被消耗一天。地球联邦就能够继续维持强大的军事霸权。
大远征中人类军队的荣耀,也将属于英勇的联邦政府军。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英明神武新任星际元帅的领导。
即便是联合政府,也不得不感叹,这几乎是地球联邦当前状态下,最完美的应对之策。
当初解除各殖民星系武装禁令的时候,所有殖民星系势力都疯狂称赞新任星际元帅的英明。
现在征召各殖民星系武装力量的法令,拥有联邦法律的支持。
不配合就要面对联邦政府军的重拳出击。
更何况还有税收减免的政策。
于情于理,各殖民星系势力都得配合新任联邦政府。
对于联邦政府而言,这也是个极佳的,消耗“低质量人口”的机会。
庞大的人口配合高福利政策,给联邦政府造成了极大的财政负担。
新任星际元帅为了尽快改变这一局面,准备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大举动用殖民星系武装力量,减少军费开支。
另一方面在战场上,合理地淘汰掉大批“低质量民众”,减少政府高昂的福利支出。
不得不说,新任星际元帅的计划正在一步步实现。
新的殖民星系武装征召令下达后,一个月内,陆陆续续几乎所有的殖民星系都宣布将配合联邦政府的命令。
自武装征召令发布开始的6个月内,各殖民星系必须在截止日期内,抵达联邦政府指定的集结地点。
与远征军大部队汇合后,共同对阿拉齐虫族所在的星系,逐个发动全面的清理行动。
联合政府控制下的思莱德星系,自然也在征召之列。
如果说各殖民星系,有谁最期待这场战争,那么一定非思莱德星系莫属。
联合政府期望着通过这场战争,扩大思莱德星系在地球联邦体系内的影响力。
而对广大的思莱德星系民众,或者说联合政府统治下地原住民部队而言,这也是他们期待已久的证明机会。
第一批被派遣的“征召武装”,由钢铁骑士星际军团的部分成员率领,主体为十二万规模的部队,其中包括四万联合政府军主力,以及八万原住民精锐部队。
对于联合政府军的第一次公开亮相,联合政府为谨慎起见,并没有选择派出全员星际军团战士的高规格武装力量。
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注意。
钢铁骑士团得到了一个“赎罪”的机会。
联合政府强调,如果再出现类似于先前那种联合政府无法接受地失败。
联合政府将会考虑裁撤“钢铁骑士星际军团”的称号,剥夺us分部的星际军团编制。
消息一出,联合政府us分部瞬间炸锅。
如今联合政府内某个分部,并不仅仅代表着当初源位面那一部分的民众,势力。
经过多次位面战争,数十年的融合,这些分部已经成了横跨多个位面,覆盖数十亿人口,拥有深度认同感的大范围团体势力。
尽管它们都是团结在联合政府统治下的势力,但彼此间的竞争关系,也是无法避免的。
us分部对此相当重视,谁也无法接受“星际军团编制取消”这样的可怕的后果。
大批隶属于us分部的精锐部队,原住民精英部队进驻征召武装部队。
这支被称为“赎罪军”的部队集结完毕后,经过为期一个月的“地球联邦文化常识普及”,随后搭乘科林斯家族运输飞船,前往联邦政府指定的集合地点待命。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