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止有人“掉包”,这些盒子,都是用细小的锁链,打了死结,扣在了摊位上。
锁链的末端,扣在一起,如果有人想要,摊主便打开盒子,将选中的钱币或者盒子拿出来,进行交易。
这等交易,必然有个流程:就是不论如何,钱币和盒子,必须经过摊主的手。
只要过手,那就好做手脚了。
当然,这些手法,在真正的古玩行当里,入不得流,被称之为下三滥的手法。
真正古玩行当,讲究一个“打眼”。
全靠眼力、阅历,去分辨一个东西的好坏。
吃亏了自己人,赚了也是凭的本事。
而不是这种依靠“坑蒙拐骗”的手段去忽悠人。
所以这些摊位,也就上不得台面,只能以地摊的形式去做。
如我所料。
当中年人拿了钱,接过去木盒子后,满心欢喜的打开一看,却傻了眼。
盒子里装着的乾隆通宝,根本就不是那枚母钱。
这才知道,自己上了当,吃了个哑巴亏。
可这种东西,他也不好发作。
只能说,自己看走了眼。
毕竟盒子在别人手中,别人可以说有这个母钱,也可以说,是他看花了眼。
毕竟谁都知道母钱的价值,又怎么会把这么珍贵的东西,放在盒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