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老板本人也不一定清楚。
大周朝廷的一个郡县管辖范围都很大。
县令衙门负责管理整个县的各个方面,从劝农劝学,到刑事诉讼,县中的城市建设和水利建设,甚至连县民兵的操练,都得县令管。
而县令与手下、幕僚,加上所有的吏员,也只有一百余人。
一百多人听起来很多,但是处理这么多政务,明显是远远不够的。
朝廷对于县令的审核,也主要侧重于辖区里的人口增长上。
所以商税的问题,县令想要管理,也没有能力管理。
大周的商税不算多,只占一年入账的百分之二,也就是一百征收二。
但是即便这样,商税依然连年降低。
钱多明说出的理由也很充足。
大周建国时的商税,比现在都多!
现在的商业,可比大周建国时繁华多了!
大周的大商贾,也比当初多得多。
但是商税却比当初还要少了!
这明显不合理!
钱多明觉得,这是因为商贾中,普遍都有偷税的行为。
钱多明认为,这是地方县令疏忽职守的原因。
朝廷要把商税的课程,放到对县令的审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