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家的严酷也令百姓十分反感,这才有了黄老之学的流行。
到了武帝时期,虽然启用了张汤等一系列法家的官员。
可是为了国家学术的统一,汉武帝还是选择了儒家。
其实,之所以选择儒家,就是因为儒家是一门最知道求变的学术。
武帝时期,国策是对匈奴作战。
那时的儒家首举公羊学派的复仇主义,调动所有汉朝百姓加入到对匈奴作战里。
到了宋朝,朝廷文弱,儒家又提出理学和道学。
用存天理灭人欲,来规范百姓道德,将唐朝后期遗留的武德格局削弱。
效果当然是不错,可是宋朝几乎断了武德传承,后来一直文弱。
现在儒家又提出心学,格物致知的理念,结合科技发展。
这些全是儒家的优势,他们从未把哪本经典当做圭臬,而是不停地适应时代发展。
相较之下,法家就有点墨守成规。
要知道现在距离战国都几百年,法家那一套早就落后了。
思考了半晌,曾黎就想出一个可以扩大法家声势,还不会涉及党争,最后还可以给陛下刷好感的办法。
曾黎的办法是,重修法家经典!
次日,曾黎上书陛下,请“重修百家典籍”!
这一封奏折呈上以后,满朝震惊!
重修典籍,这是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