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小六子的话,在场余下的三人皆看向他,看得小六子老脸一红,顿时往后缩了缩身子。王还真笑着对其开口道。
“六子,既然你觉得玄阳子真人杀的好,那你说说他这个行为,到底好在哪?”
闵真子听到王还真的话,也饶有兴致的看向他。原本她以为小六子和容怜晴,乃是王还真的陪侍亦或是家中下人,但从王还真的态度来看,似乎并非如此。
这让她对王还真的身份,越来越好奇了。一个太清道人,却用着玉清的道号,手中还拿着上清一脉的法会邀请木牌,若非她亲眼所见,实难相信。
这种情况在如今的道门,已经不能用罕见来形容了。就是再往前倒推十年,太清一脉封山之前,也不曾出现过像王还真这种情况。
小六子听到王还真的话,歪着头思索片刻,随后不太好意思的挠了挠头道:“先生,我就是觉得此人该杀,先不说他比斗输了是因为他自己轻敌。
既然觉得自己没有尽全力,应当堂堂正正的道歉认输,然后将自己的情况言明,请求真人再与他比过一场才是。
这种背后偷袭的手段,不是一个正统的道人,应当做的事情。先生不是一直告诉我,道人行事当光明磊落,德行兼备吗?”
“说得好!看来这几日贫道说的话,你都听进去了,很好。”王还真听完小六子的话,拍手称好,对其满意的点了点头。
就连平日里一直取笑小六子的容怜晴,也在一旁用难以置信的眼神看向他。这个眼神让他十分受用,忍不住微微抬头。
听完小六子的话之后,闵真子愈发肯定了自己的猜测。王还真一行人的出身定然不凡,但是她左思右想,也想不出太清一脉,到底还有何方高人在外修行。
而且从这段时间,和王还真的交谈中。不难发现他不但谈吐不凡,而且脾性淡然,气息绵长。能有这样的外相表现,那便说明他修行的法门绝非等闲之物。
至少与她玉清一脉的修行之法并无差别,甚至还稍胜一筹。这个想法让她心中一惊,要知道玉清一脉的修行法门已经传承了近千年,从未断绝过。
而且修行速度快,乃是整个道门公认的。只不过因为约束和修行条件苛刻,所以每一代玉清一脉的门人,都不多。
甚至在以前三脉的当中,属于很少的那种。但是现在王还真修行的法门,与玉清一脉的极为相似,甚至更胜一筹,这如何不让她吃惊?
要知道,王还真可是太清一脉的道人,太清一脉可不像玉清一脉这样,有着诸多的条件和规矩。甚至太清一脉的道人,还可以婚配。
若是王还真将这个修行法门自门中传开,未必不能重现秦汉时代太清一脉的辉煌。闵真子脑中思索,看着王还真便有些出神。
王还真称赞完小六子之后,见闵真子看着他有些愣神。下意识的低头,上下打量了一番。确定没有什么异样之后,抬头看向她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