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主要来源于曹操遭受张绣之变。
建安二年,因为张绣的降而复叛,使得曹操痛失大将典韦、爱子曹昂,坐骑绝影。
哦对,还有个侄子曹安民。
正是这次经历也教会了曹操一个道理,就是要应用人质制度。
因此曹操在战后对诸将做了个总结:"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以后不复败矣。"
因此,在这之后,曹操就非常注重这方面的建设,慢慢形成了一个人质制度。
曹魏在军事方面的人质制度正式开始形成是在官渡之战后。
其标志是建安八年曹操颁布了一条法令。
"司马法'将军死绥',故赵括之母,乞不坐括。是古之将者,军破于外,而家受罪于内也。自命将征行,但赏功而不罚罪,非国典也。其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
算是在官方层面正式确立了质任制度。
曹操麾下的重要将领纷纷将自己的亲属遣送至邺城为质,否则他们就成为不了重要将领。
而且人质什么的,曹魏可没少杀,比如马超的那一家子。
魏平在曹魏体系中不是一方大佬,若是曹丕要杀他一家子自然不会遇到什么阻碍。
他虽然没有直接说出来,但别人早就把他的心思看明白了。
刘禅跟他说,自己早已在魏逆境内布下人手。
在招降对方的那一刻,自己就派人快马加鞭去下救援命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