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今天是位居庙堂之高,手握权柄的重臣。
而眼前这些处江湖之远的士人,斗志昂扬。
将来其中或许就会有人能占到今天自己的位置上。
以至于二人都忍不住有些急迫感,暗暗有了要督促家中子弟勤学苦练的心思。
刘禅似乎是能感受到他们的危机感,或者说让官僚勋贵们卷起来本就是他想要达成的结果。
“不问阀阅家世,不问祖上荣光,但凭手中刀笔,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如今这些大好儿郎,在这里奋笔疾书,奋力拼搏前程,才是我大汉儿郎当为之事。”
站在楼上,刘禅轻拍栏杆,仿佛看到了大汉国运蒸蒸日上的未来。
闻刘禅感慨,二人心底也颇有些认可动容。
诸葛亮从来不吝啬他对刘禅的夸赞,他经常当面,或者跟别人说话的时候夸赞刘禅。
“陛下聪明睿智,武略已经足以睥睨天下群英,更兼顾文治,此科举之道如开天辟地,又如春风化雨,定然是以孝文、孝武皇帝所并列的被后世之人称道的圣明天子啊。”
诸葛亮的溢美之词并不是拍马屁,他也不需要拍刘禅的马屁。
而是发自内心的为自己当年的隆中对化虚为实得到实现而高兴,发自内心的为自己建功立业、兴复汉室、名流千古而高兴。
黄权嘴巴微张的看了看诸葛亮,而后又看向刘禅。
他觉得自己在这个场面上应该说些什么,但是他也不是个会拍马屁的人。
于是,大脑急速转动之后说出一句:“臣附议。”
刘禅笑着摆了摆手,并没有在意这小插曲,而是带着他们继续感受考场上那紧张与昂扬并存的氛围。
越是看此,刘禅越是认可施行全民义务教育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