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事情的走向正如李蘅所料,第二天,李大柱家就成了村里街头巷议,看笑话的对象。
原因无他,就是他们回家商议另一间菇房的归属,最后三兄弟差点没抄家伙打起来。
王氏偏私小儿子,想把菇房分给李四。而李二家,李三家的都不同意,闹起来。然后李四是个自私自利,平常又被王氏宠惯的货。说话难免有点难听,最后无意间还言语不敬,辱及二嫂。李二虽然平常忠厚,但不是没脾气,闻言怒了!李大死后,他算是家中长子,长嫂如母。李二直接一巴掌把李四给抽了。
然后,要不是李大柱拍桌子,砸凳子,几乎上演了三兄弟的武斗。
最后怎么分,三兄弟都不服。李大柱也没办法,只好请来族老,以祖宗规矩,嫡长有序为由,把菇房分给了李二家,才算是勉强有理,镇住了场子。
李二家自然欢喜,其他两人嘴上不说,心里芥蒂已深,三兄弟间不和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再也拔不掉了。
更有趣的是,真的应了李蘅那个万一搞不好,李四失败后。就找王氏,暗地里撺掇王氏,想让老两口把他们的菇房让到他名下。
但,这怎么能行?一间菇房,三兄弟就开打了,再来一间菇房,老三和老四还不抄家伙打倒你死我活啊!李大柱这点还不糊涂,没答应。李四不高兴的抱怨。
这让老两口也有些寒心。本来老两口准备着等自己的菇房种出平菇,换了银两,补贴一些老三老四。
但是听到老四说出:“你们俩老了,迟早要死的,还不如早点把菇房分给我,多好!”之类的话。这不是希望他们老两口早死吗?气的李大柱直接把李四踹出房去!本来补贴老三老三的心思也没了,索性以后都不补了!
总之第二天,李大柱当着全村人面,做了保证书,表示以后只需杜二娘每年奉养三两银子,其他一概不要!签押之后,由族里公正,又送了一份去县衙。
从此,可以说杜二娘就只认李大柱夫妇这个公公婆婆,每年按时给个银钱供养。和李家的其他亲属没了半分关系。
杜二娘心里也很高兴。她已经做好准备即将要改嫁李蘅,此时也自然要为李蘅家多想。
她也明白李大柱家,除了她那公公婆婆还算好的,李二,李五还算不错,其他人都不是什么好货。如果嫁了李蘅,再和他们有着过多的牵扯。很有可能他们就会仗着和自己关系关心,从李蘅那里索要好处,甚至可能败坏李家的名声。
其他人她不敢肯定,但是她那小叔子李四,她是不敢抱侥幸心理的。所以断了也好,杜二娘瞬间就感觉自己身上断了好多铁链子一般,整个人都感觉轻省多了。
她已经不在为了困苦的生活担忧,而是开始为了未来自己和女儿的美好生活而做长远的思量了。
处理完杜二娘的事,李蘅回到家,却发现家中多了几个官差。
为首的捕快道:“你就是李蘅,李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