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历史记载,汉朝时,螃蟹是一种贡品级的美食。因为运输的原因,汉朝的皇帝想吃到螃蟹确实不容易。
这个问题一直到唐宋才解决,唐宋吃蟹之风盛行,北方人也开始大量的吃螃蟹,以至于远在西安的李白等一大堆诗人,都争相赞叹螃蟹的美味。
但是有一点,根据记载,阳澄湖大闸蟹是明清时期才开始真正的盛名远播。
虽然有记载称,阳澄湖大闸蟹在唐朝时是贡品,但是似乎,这一时期,丹阳的花津蟹,白洋淀的胜芳蟹更受欢迎。
说了这么多,阳澄湖大闸蟹和太湖大闸蟹有什么关系呢?
太湖在苏州西边,阳澄湖在苏州的东北,两者都在苏州。从地图上看,二十一世纪,太湖和阳澄湖之间,有着一系列的湖泊相连。大胆的假设一下,唐朝太湖的水位更好,面积更大,曾将湖岸推至西塘镇。东山岛和苏州市区之间,有一半的地域是湖泊。
既然太湖这一时期水位高,那么同在苏州地区的其他湖泊呢,比如阳澄湖。
两者之间很可能有着一个狭长的水道相连。而两者之间散落湖泊,很可能是后来水位降低之后,被分割分散的狭长水道残留。
这一点,李蘅已经用无人机侦查证实。大唐贞观年间,阳澄湖和太湖之间有水道相连。水道最宽的地方有八里,最窄的地方仅有80多米。
这就难怪,后世,两个湖泊的水产品种几乎一样。原来以前曾经手拉手过!
也就是说,大唐时期的太湖大闸蟹和阳澄湖大闸蟹,是一个品种,一样的品质。
对于一个有执念的天朝吃货,李蘅对大闸蟹还是很向往的。前世穿越之前,阳澄湖大闸蟹那是什么价格。大个的螃蟹,一只都是上百,几百。二两的小家伙都要三十块一只,着实吃不起。
但是穿越后,咱有钱了!
一个字,吃!
据说古代记载中,古时候螃蟹可比现在大多了,一斤重的都有。古代一斤可是十六两,虽然古代一两也比现在轻,只有三十几克,但是也说明螃蟹达到600克以上了,可比现在8两都很难得的阳澄湖大闸蟹,要厉害多了。
(此处的斤两,只做一时的说明使用。为了方便阅读,此平行大唐世界的斤两和现代设定为一样。)
前世里一只八两的阳澄湖大闸蟹高达几百上千元,李蘅只能看看。
现在,8两的滚一边,咱只吃一斤以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