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蘅遥望一会,暗叹可惜,继续西行,他要争取在日落之前,赶到大唐的最西端-阳关!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唐朝大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是公元七百多年的诗人,当时,大唐都已经有陇右道了,尚且如此感慨。可见阳关之外是何种景象!
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所以无故人,是因为出了阳关,就已经算出国了,出了大唐,远在异国他乡,无亲无靠,万事都要靠自己了。
阳关就是最后的国土,当时大唐的边境线。
这个边关小城,异常的繁华!
大唐的商人,走到这里,不愿意再西行,惧怕风险的,都在这将货物卸下,倒卖给西域来的客人。同时愿意西行,继续赚钱更高额报酬的商人,在这里办理出关手续,准备更远更凶险的旅行。
古时候,再强大的国家,国民出了国都得低调做人。远在异乡,先不说死了可能都没人知道。就算知道又如何?交通的不便,运输的困难。使得军事行动是一个巨大的开支,没有人会为了你一个小老百姓发动一场战争。除非你是某个大人物的子嗣,即便如此,也要你离的近。要是出国千里,谁也救不了你,古代没有直升机,万事只能靠自己。
李蘅到达阳关,正好看到落日最后的余晖,欣赏了一番“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美景。
不过,这厮错估了阳关的形势。本以为这个边关小城,应该很好住宿。但是他显然没有料到,阳关的繁华,使得这里来往的客商很多,等他欣赏完美景,回到城中,尴尬的发现,客栈都满了。
几乎快跑遍全城,才在一家叫:“龙门”的客栈找到空房。
看到那牌匾,李蘅一阵恶寒,默默的嘀咕一句:“艹,真有龙门客栈啊!不知道老板娘风-骚不风-骚啊?可别有人肉包子。”
“客官,还有一间上房,一两银子一天!”掌柜的果然是个风-骚的老板娘,可惜模样一般,差强人意。
李蘅闻言:“这么贵?”。一户人家一年的收入才3两,等于说花4个月的工资住一天店了。这都比现代五星级酒店总统套房都贵了。
“吆,客官,一看你就是新来的!没在这条丝绸商路上走过。阳关的客栈,我家属于便宜的了。”老板娘看李蘅帅气俊俏,忍不住多说话道:“这里,南来北往的都是大商家,不差钱的主,那都是做大买卖挣大钱的。这出了阳关,到了西域,您就是想花钱,也没地方花去。西域那种地方,吃喝都不比大唐,这是您在大唐最后的一顿享受。还舍不得花点小钱?”
老板娘又道:“说个不中听的,小哥。这出了阳关,就是九死一生,来来往往的,不说出去两个回来一个,就是出去四个能回来三个,那也是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这钱带多了不但没处花去,也容易遭人惦记。还是趁活着,多享受些,兴许以后就没机会了。但是,出了阳关,身上也别不带钱。要是遇到劫道的,身上没钱让人劫,一怒之下不是砍了你,就是把你当奴隶卖了,也是亏得慌。”
李蘅笑道:“谢谢老板娘忠告!”
老板娘笑道:“不谢,我就是舍不得公子这么英俊的人儿。再说两句不当说的,看公子这打扮虽像个独行侠客,但是说实话却不是。看公子这气质也知道是大家族的子弟。劝公子一句,想一人闯闯江湖呢,在自己家就行了。这出关的话,公子最好回家多带点人手。关外不比关内,凶险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