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现代理工男,李蘅自然不会拼经验,他会心中估算大致的弹道。
不过他也只能控制这些。影响弓箭射击精度的原因,还有许多不受他控制。
比如,箭只的重量,这重量份两种,箭头的重量,箭只的总重量。古代铸造技术粗糙,箭头的重量,互相之间能差几克。
不要小看这几克的差距。现代子弹对弹头的重量误差都是控制在克之下。这种重量的误差,在射击速度越快,射击距离越远时,就会造成越大的射击误差。
同样,古代箭只的箭身,是木杆的。不同品种的木头,密度不一样,重量就差别很大。
古代有天赋的射手,都是凭着直觉,拿到箭只的时候,就能感觉到重量的差异,从而调整射击角度。
此外,拉力大小,对射击也有影响,不同的弓箭,制作的材质木料都会有区别,所以拉满之后的拉力都有差异。好的射手都不用别人的弓,就是因为不熟悉对方的弓,很难精准的掌握拉力的大小。
这些问题,近距离事问题不大,距离越远,就越突出。到了百步的距离,哪怕箭头重上一点,都会射不准。所以吕布辕门射戟,才能把刘备关羽等人震慑住。否则以关二爷的桀骜不驯,能服吕布?
历朝历代对秦弩倍加推崇的原因,也在于此。秦人在武器装备制造上的工业标准让人惊叹,他们的弩箭箭头的重量精准到0.1克的误差,箭头的弧度大小都几乎一致,整只弩箭的重量也都能控制在一两克的误差之内。所以才能射击精准,震慑诸国。
西突厥的工业可没这实力,准确说他们没有工业。弓和箭的制作,全凭各家各户自己制作,最多有个小作坊。这制造出的箭只,一个字就是没标准,非常的随意有个性。有的箭只之间,重量能差几十克。
所以,射的准不准,全凭长期射箭积累的经验,至于能不能成为神射手,那就是天赋了。
李蘅的骑兵,他自信能吊打十倍之敌的原因就在这。除了连射的速度快之外,就是精准。他的连弩弩箭,都是工业机器生产,整个箭只的精度能精确到0.1克。再精确不是做不到,就是精确到克都不是问题,但是对于弩箭这种冷兵器就已经没必要了。
所以李蘅的军队,只需要用瞄准器瞄准放箭,只要手不抖,25米内必中。50米以上?现代枪支,50米以上的设计都还要长久练习呢。这种距离的射击,就连呼吸都会影响精度。100米以上,就基本不能靠肉眼看了,要用瞄准镜。
李蘅尝试着射箭,虽然计算了弹道,不过还是射偏了,没上靶。
“哈哈哈......”可露露一阵娇笑,没想到还有这人不会的东西。真是有趣啊!
李蘅也是哈哈大笑,射箭就是图个乐趣,玩起来蛮开心的。
随后,李蘅一连射了二十多只箭,只有一半上靶,战绩惨不忍睹。
“看我的!”可露露弯弓搭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