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载火箭的速度极快,在短短十分钟左右就把运载舱送进了散逸层的弱引力区,但是接下来的行程却完全交给了运载舱的四具磁等离子体引擎,需要耗费近两个小时才能够接近距地高度约800公里“不周山”空天港。
运载舱距离空天港还有11482公里,这个在电离层以内几乎是一个极其遥远的距离,相当于欧亚大陆东西两端距离的三分之二,国国土的东西或南北距离的两倍。
可是放在外太空,这点儿距离几乎不算什么。
在距离地球表面322公里至483公里的低地球轨道上,随便什么太空垃圾都能够在半小时内左右的时间跨越这么远的距离。
这个距离完全在国航天局专家们的精心测算之内,对于“不周山”空天港是一个十分安全的距离,也是运载舱能够在最恰当的时间里接近的距离。
“距离30公里,遥控和自动驾驶系统切换为辅助控制,孟艺南校,请开始进入对接流程,‘不周山’,请准备好捕获。”
地面指挥心大厅里的联络人员宣布了进入下一流程的操作。
林默此时已经在指挥心大厅的后面,心情难得有些紧张的看着代表运载舱和“不周山”空天港的两个光点,正在模拟太空立体图形缓缓靠拢。
作为曾经的航天员候选者,林默知道外太空对接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其难度远远超过了战斗机的空加油。
且不说都处于运动的双方在速度上至少超过战斗机和加油机的46倍(空天港秒速7900米第一宇宙速度,加油机秒速170米时速612公里),若是不能完全严丝合缝的对接舱口,不良的气密效果会损失大量珍贵的空气。
在外太空,空气甚至是比生命还要重要的东西,不仅仅是航天员们需要它维持生命,舱内的电子设备等系统也需要它配合对流而散热。
如果发生意外,恐怕国的“不周山”计划也有可能将会前功尽弃,因此每一次对接都是一项充满了高风险性和高精确度的工作。
也许甚至耗费十几个小时都无法完成对接都是有可能的,当然对于运载舱的生存物资储备而言,十几个小时的耽误,将意味着舱内的航天员将身处危险之。
“孟艺南收到!”
“王学军收到!”
作为同一期的航天员,上级这样安排也是考虑到了两名航天员之间的默契,这种演练已经进行多了许多次。
孟艺南伸手抓过了控制面板和操纵杆,和至少训练过上百次的那样,操纵着运载舱开始小心翼翼地靠近“不周山”空天港。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句成语在外太空将会成为真实的写照。
老大就在地面看着,自己一定要完美表现,孟艺南在心默默地为自己鼓励。
“加油!‘虎斑猫’!”
林默盯着大屏幕似乎在对屏幕上全神贯注操作地这个小弟说道。
不知出于何种考虑,通信人员适时地将林默这句话传了过去。
“是!老大!”
听到耳边传来老在的声音,孟艺南脸上没有任何变化,恍若没有听见,但是眼神却像有了主心骨似地更加坚定了。
仿佛就像当初老大在指导自己空战技一样,不断引导着,鼓励着,他一定能够一次性成功。
“,”
“,”
“,”
在“不周山”空天港的对接控制台前,王学平正在不断报数,这代表着双方的速度正在缓缓趋于一致,而且运载舱已经距离空天港极近,开始进入同向对接走廊。
王学军两只手轻轻地在操纵台操作着,曾作为一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他也拥有一双极其敏锐而且稳定的双手。
在空天港的泊位上,自动伸出了一只长达约三十余米的机械臂,正在小心翼翼地抓向运载舱。
空天港内、运载舱内和指挥心内都是鸦雀无声,只能听到轻微的呼吸声,在这种时候,谁都不敢大意。
“已关闭引擎,运载舱准备完毕!距离10米,相对速度,速度差为0,正弦度......”
孟艺南开始最终报数,双方的速度已经无限趋于一致,运载舱已经进入了最后一步操作,剩下的就看王学平了。
“张开磁力场,开始捕获!”
也同样演练过上百遍的王学平精准而稳定地控制着机械臂张开三根四节爪子抓向运载舱,位于爪心的特殊装置正在释放出磁引力场,一点点校准着角度。
“捕获完毕!完成硬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