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东海的季风,在三四月间是偏北风,这个季节从大江下游航行曰本国、船只是逆风航行,并非最好的时间;如果等到五六月间,季风会变成偏南风,航行曰本国变成顺风,那才是最好的时机。
然而朝廷考虑到别的因素,三月中旬便下令、前往曰本国的水师一部准备离岸了。虽是逆风,不过船队仍能以“之”字形航行,只是航行速度会变慢。
外金川门西边的龙江港,今日热闹非常,不仅有军队和朝廷里的人,还有许多围观的百姓。朱高煦也来到了城外,为大伙儿送别。
今天率先启航的水师,是前往曰本国的舰队,所载官兵只有数千人。船只最多的一支舰队是南下的水师,他们将去安南国、西洋,也会在本月出航。
朱高煦先在静海寺接见了率领这支舰队的正使侯显、以及出使曰本国的使者周全,两个人都是宦官。
侯显要做的事,是护送朝|鲜国使节回国,然后护送曰本国使节、明朝使团前往曰本国。
礼部官员与曰本国使节商议之后,双方已谈拢;明军水师不得轻易靠近曰本国海岸,应先派人禀报曰本国官员,得到准许后再让船队靠近、或遵照指示让使团乘坐曰本船只上岸。
周全的公开使命有三件,一是以大明朝廷的名义、去悼念死去的源义满,二是册封新的曰本国王源义持,三是提交明朝的要求,要曰本国政府尽快肃清倭寇。但是朱高煦告诉了周全另外一些密旨。
首先周全要考察,并搞清楚曰本国内的权力脉络、抵抗意志以及武备情况;其次要收集当地的金、银、铜、硫磺矿场的分布。
所以周全率领的使团三十人,人员比较复杂。使团里有文人官吏,有沈家商人(姚芳居然是首领),有工匠,还有曾在云南管矿山开采的官员,以及擅长格斗的护卫武将。
朱高煦在静海寺与宦官、官吏们谈论了一阵,赏赐了酒,并率众去了港口。
港口上吹着江面来的风,周围一片嘈杂。水师将士数千人,大多已上岸聚集,京营官兵送来了美酒,每个将士都能分到一大碗酒。附近还有很多围观的百姓和码头力夫,不过侍卫军设了岗哨,不准闲杂人等靠近。
朱高煦率众端着酒碗,来到了军队前面,他举起碗喊道:“朕祝官军水师弟兄们一路顺风!”
人群里一阵喧哗,将士们喊着谢恩、万岁等话,纷纷抱着酒碗行礼。
就在这时,船上的军乐奏响,众人都陆续回头观望。只见所有战船上,一面面蓝色打底、黄色图案的“团龙日月旗”升起来了,那团龙图、与朱高煦袍服上绣的团龙几乎一模一样,龙盘成一个圆形;而在团龙图中间,是太阳和月亮的图案,象征着“明”字。蓝色的旗面,既可以认为是大明皇权受命于天,也可以认为是大海的颜色。
这种旗帜是第一次出现。因为朱高煦觉得舰队在海上、需要更醒目的官军标志,便自己设计了这样的国旗。
没一会儿,更让人们稀奇的事出现了。两边来了许多七八岁的小孩儿,大概有数百人,排着队伍朝这边走了过来。
男孩儿们穿着一色的制式礼服,订做于沈家织造厂。他们戴着一种大檐帽,身上穿着裤子和上衣分开的青色衣服(水师是青色,陆师是灰色),上衣是直襟翻领、有布纽扣;足上穿的皂靴。春夏的料子是棉麻混纺,用熨斗熨过,加上白色的里衬,男孩儿们看起来非常整洁。
另外一边来的全是小姑娘,她们穿着桃红色的纱丝高腰襦裙,梳着小鬓、额前留着些许刘海,看上去十分漂亮可爱。人们看过一群歌舞姬聚集在一块儿的场面,但那么多小女孩打扮好站在一起,倒是十分稀奇。
朱高煦等人站在一旁观望着,他对孩儿们今天的打扮十分满意,也认为将士们与围观的百姓、感受也不会差;毕竟人们不会看不见、孩儿们干净整洁的形象,以及身上穿的是不错的料子。
这时一个青袍文官走到了水师队列前面,大声说道:“北征阵亡将士遗孤,为大明水师官兵,献上小曲《春寒》,愿将士们不负圣上重托,尽忠尽职,保土安民……”
文官从袖袋里拿出了一张纸,瞧了一下,继续大声道:“战阵有功、为国战死或致残的将士,照圣上旨意,其家眷将得到朝廷抚恤。
应天府江宁县衙拨官田,修建城镇一座,由工部营造署建造,为每户家眷建造宅院。阵亡将士父母、遗孀、子女可移居此地。
死伤有功正军军士之军饷,折算为以口粮为主、宝钞为辅调拨,直至其长子十六岁。此项军需,由兵部负责,五军都督府知情(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