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不得被卫老师骂两句小没良心的。 蔡丹嬉皮笑脸蒙混过关。 卫老师还是疼她的,也没揪着不放,还做了不少好吃的。 蔡丹将钥匙给了蔡五哥一份,告诉他房子的具体位置。 下下个星期蔡五嫂就能出来了,他们就有地方约会了。 但直到蔡丹期中考试考完,蔡五哥也没能过去 他参与的实验正在关键时期,实在没空。 他现在恨不得住在实验室。 蔡丹倒是做了不少事。 和徐州熙一起将房子布置起来。 窗帘、家具都慢慢的添置起来了。 窗帘买的是新布,但是家具都是旧的。 都是好木料,红木、紫檀、香樟。 是不是真品她也不确定,反正修理家具的说是真的。 她还和卫老师去逛了潘家园,买了两样老式珠宝。 古董水太深了,她还是没敢碰。 期间她还收到了蔡姑父的回信,他要来京城了。 当天她和蔡五哥都请了假去火车站接的人。 蔡姑父自己来的。 看着精神不错。 带着蔡姑父去泡了澡堂子,吃了火锅,又将他带到了家里的房子。 “这就是你买的房子,便宜不了。”蔡姑父转悠了一圈,如是说道。 蔡丹伸出大拇指,姑父的眼光还是一如既往的毒辣。“八千多点。” 她给家家写信,关于房子就一笔带过,没有细写。 蔡姑父点头,“挺值的。” 蔡五哥撇嘴,“值啥啊,有这钱能盖仨这样的。” 蔡姑父拍拍蔡五哥肩膀,“这可是京城。” “京城多啥,还没四大队好呢。”蔡五哥嘟囔。 蔡丹对着蔡五哥翻了个白眼。 “二嫂给你们带了不少吃食,你们自己分分。”蔡姑父指了指包袱,“还有给你们写的信,里头有俩包子的照片。” 蔡五哥直接扑过去了,他想闺女了。 蔡丹一遇到蔡姑父就问了蔡母她们的身体,得知都挺健康才放了心。“姑父,你躺会吧,坐了三天火车肯定挺累的。” 蔡姑父摆摆手,“我睡了三天,可不睡了。今天也不放假,你们回去上课吧。” “那您…?”蔡丹想着蔡姑父刚来,人生地不熟的。 “我饿了外边不就有小饭馆么,饿不着我。今天我休息,明天我包车去京城郊区走走。这次来,我是准备在京城开个日化厂分部。”蔡姑父也没隐瞒。 蔡丹咬着嘴唇才没让自己笑出来,她姑父不愧是不大腿,这决策…太有魄力了,太英明了,“那分部还用咱们村里的工人么?” 蔡姑父点头,“肯定要调一些人过来的,外人我信不过。” 蔡丹习惯性的帮着出主意,“那就找年轻人,年纪大的应该不愿意太折腾。”撇家舍业的。 蔡姑父很是赞同,“这个想到了。我准备买机器,得找几个有学问的。” “机器应该不便宜吧。”蔡五哥插了句。 他刚才一直在欣赏女儿的靓照。 “大队部账面有钱,我也不会一下子买太多部机器,一点点来。”蔡姑父从来不是那种冲动的。 蔡丹狂喷彩虹屁,“姑父英明!” “明个谁也不许请假,你们好好学习,等星期天放假了再过来。”蔡姑父怕他们影响学业。 一锤定音。 蔡丹和蔡姑父对视一眼,都缓缓点头。 第180章悠悠数年 蔡姑父高兴而来,败兴而归。 在京城溜达了三天,地方都选好了,可是手续不知道咋办。 没有先例,也没哪个领导愿意冒这个风险。 蔡姑父在京城可没多硬的人脉。 最后只能遗憾的回去了。 不久蔡丹收到信,日化厂仍然搬家了,搬到了县城。 他们四大队的建筑队也开始在县城盖楼了。 七八年,报纸上报道了徽省一个小村子土地分产到户了。 蔡丹立马给蔡姑父拍了电报。 四大队立马跟进,之后附近的几个大队也跟进了。 这样四大队就可以雇人帮忙了,可以抽出更多的壮劳力。 建筑队规模扩大。 因为建的楼房不但质量过硬,设计新颖还实用。 一盖完就轰动了。 之后业务量大增。 这个分产到户简直是及时雨。 因为田地分到个人,大队无权绑着人们不让动。 人们劳动积极性更强,效率更高。 这样四大队就可以从附近的几个大队雇佣富裕劳动力。 至于四大队的队员们,自然是做“工资”更高的。 如今工分废除了,直接工资了。 八零年,政策允许有私人企业。 蔡姑父再次来京,终于买到了地皮。 这时候蔡丹和徐州熙已经是大四的学生了。 “姑父,你是想把企业都搬过来?”蔡丹问道。 蔡姑父摇头,“不是,是准备把建筑队和日化厂搬过来,砖瓦厂、屠宰厂和印刷厂就算了,而且我还想做点别的。” “姑父,现在集体合作社都没了,咱们这些厂子?”蔡丹试探的问道。 蔡姑父了然的笑了,“和姑父还藏心眼呢,说吧。” 蔡丹嘿嘿笑,“姑父,我是这么想的,可以将集体厂子改制,一部分基础分红,这部分只分给现在四大队的队员,一部分认购分红…” “认购分红是什么意思?”蔡姑父不是太懂。 “就是将集体厂子划分成若干股份,一百块钱一股,大家花钱认购,谁花的钱多占的股份也多,以后厂子办的好分红也多,不过这也要先和队员们说好,这是有风险的,如果厂子赔了,那认购的钱自然也没了。”蔡丹摊手。 蔡姑父敲了敲桌子,“如果让你认购,你准备买多少?” “我所有能凑到的钱。”蔡丹毫不犹豫。 “对了,还要说一下,认购股份只参与分红,不加入管理。管理必须还是您来。”蔡丹重点说明。 她要投资的重来不是几个集体厂子,而是蔡姑父啊。 要是换人,她可要哭了。 “看来你对它前景挺看好啊,我回去研究一下。”蔡姑父没把话说死。 “姑父,这绝对是一举两得得好事。大家认购了,都参与分红,他们肯定要更努力工作,而且您可以收上来一笔巨款。你不是想做新项目么,有了这笔钱,您想做什么都能容易不少。”蔡丹小嘴叭叭又说了两条不容拒绝的好处。 蔡姑父听进去了,不过这是大事,他没法子一言堂,要回去开个全员大会。“你们大四课还多么?” 蔡丹摇头,“不多。老师会安排我们实习。” “要不你在咱们厂子实习吧,顺便把记账的活儿接了。这边的工厂马上要盖了,到时候我让你四哥和赵老师一起过来,工人就带几个工头,小工就在本地雇了。”蔡姑父早有方案。 蔡丹很是惊喜,“四哥过来啊,可太好了。” “嗯,这小子差不多可以独当一面了。”显然蔡姑父对于蔡四哥是很满意的。 “姑父,你想做什么新项目啊?”蔡丹有些关心。 这可关系到未来她的小钱钱呢。 “还没想好,再看看。以前想做罐头来着…”蔡姑父摇了摇头,“现在又不想做了。” 蔡丹心话,最好别做。 虽然会火几年,以后指定拉胯。“姑父,我有一个好点子。” “快说说。”蔡姑父这次找蔡丹说话,除了让她记账,未必没有和她讨主意的意思。 “电器,您看到家里那台吊顶的电风扇了么,其实结构特别简单,但是价格却不便宜,商店还不是总有货。我们有票,还给售货员塞了好处又排了一个多星期才买到。”蔡丹怕蔡姑父不理解,用自己做例子。 蔡姑父陷入思考,“可是咱们没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