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在那封朱允熥亲手写给蓝玉的密信之中,早已写得清晰明了。
信中提到,先进且强大的文明,对于落后的文明而言,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
身处落后文明国度的子民,内心深处总会不自觉地对拥有先进文明的国度萌生尊崇与向往。
倘若这先进文明的国度,还兼具武力上的绝对压制,那么对落后文明国度而言,无疑将形成泰山压顶般的降维打击。
仅需在其面前展示武力的锋芒,施以威压,便能让落后文明的国家,从内部土崩瓦解,自行崩溃,如同被抽去了脊梁骨的巨兽。
若是再巧妙搭配宣传战、舆论战,佐以秘密煽动、私下收买的手段,便能不动一兵一卒,轻巧地将这个国家纳入囊中。
当下的大明,面对女真三部,便是占据了文明与武力的双重优势。
故而,征服女真三部的上乘之策,绝非派遣新军如蛮牛般逐个部落强攻猛打。
而是巧妙利用舆论战、心理战的利刃,撬动女真诸部,使其主动归降。
这样不但能够大幅削减战争所需的巨额开支,规避战争带来的风险,更为关键的是,能为大明日后稳坐女真三部江山,夯下坚如磐石的根基。
毕竟,女真各部若主动投降,双方之间便不会因战争杀戮而结下血海深仇。
他们是“心悦诚服”的归顺。
只需顺势而为,加以抚慰,往后的日子里,女真三部的人,定会从灵魂深处认同大明,矢志不渝,永不反叛。
如此,方能一劳永逸地化解女真三部这块心病。
反之,倘若单纯倚仗军事征服,日后女真三部难保不会死灰复燃,再度反叛。
届时,大明又得劳师动众,前来平叛。
甚至,女真三部会如同附骨之疽,变成紧紧吸附在大明躯体上的“吸血虫”。
让大明不得不常年屯驻大军,威慑镇压那此起彼伏、接连不断的叛乱。
如此一来,征服女真三部不但捞不到丝毫好处,反而会成为大明肩头沉重无比的负担。
以文明作饵,以利益为辅,诱使其内部分崩离析,进而主动投诚,方能让女真三部永久归附。
待尘埃落定,便可着手开发那片广袤的“北大荒”,为大明赢取丰厚的利益回报。
蓝玉早已将这封信反复研读,可他仍是满心困惑,疑虑重重,对信中的策略实在难以苟同。
直至眼前这令人瞠目结舌的景象真切上演,女真各部落仿若争抢头筹般,争先恐后地归降大明,蓝玉才不得不信。
“陛下当真是天纵奇才啊!”
蓝玉伫立在营帐前,望着营地外来来往往忙碌的人群,不禁仰头慨叹,声音中满是震撼与折服。
征战沙场半生,他什么样的硬仗没打过?
可这般不动声色、攻心为上的仗,却从未涉足。
仅靠舆论宣传和情报人员的努力,就从内部瓦解了女真三部,征服了他们。
众人皆言,陛下亲手调教的新军,战力天下无双。
出征之际,蓝玉原以为此番攻打女真三部,将会是一路势如破竹,如秋风扫落叶般横推过去。
麾下的新军将领们更是各个热血沸腾,磨刀霍霍,满心想着要带领新军,以雷霆万钧之势,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将女真各部落一举打穿,踏为齑粉。
哪曾料到,几场小仗下来,局势陡然转变,他们如今竟成了修路的工兵,埋头苦干。
没错!
皇帝陛下给他们布置的主要任务,正是修路!
起初,随军而来的民工承担着修路的重责。
他们忙碌的身影穿梭于营地各处。
既要负责新军的后勤运输,确保粮草辎重能够源源不断地供应前线,又得肩负起修筑水泥路的艰巨任务。
新军士卒们则摆出严阵以待的作战姿态。
一边在不断地演练战术,一边稳步向前推进。
行军途中,他们还得分出心神,时刻警惕着四周,谨防女真各部落如鬼魅般突然杀出,袭击那些埋头修路的民工。
这诸多难处,便是之前新军将领们叫苦连天的根由。
要知道,大明此番劳师远征,后勤运输线仿若一条纤细却又命脉攸关的丝线,绵延千里,漫长无尽。
其间需要防护的要害之地数不胜数。
女真部落的袭击骚扰战术,仿佛恼人的蚊蝇,时不时叮上一口,着实给明军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令他们防不胜防。
然而,随着女真各部如潮水般掀起投降的汹涌浪潮,一切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忙碌于修路的大明民工,肩头重担骤减,不再修路,仅仅承担运输粮食这一相对轻松的任务。
修路的浩大工程,则全盘转移到了那些新近投降的女真部落民众身上。
大明这边,眼见局势变化,顺势而为,当机立断加大了宣传的火力。
使者们奔走于各个女真部落之间,声情并茂地反复宣讲修路将会给女真带来的诸多好处。
他们激昂地演讲,这条通向大明的路,未来将是一条通往繁荣富裕的金光大道。
只要路通了,大明的恩泽将会如春雨润物,源源不断地带来金钱与粮食,滋养这片贫瘠的土地。
事实上,至少在现阶段,大明也的确是言出必行,毫不含糊。
大明的民工驱赶着马车,沿着新修好的水泥路辚辚而行。
车上满载着的,是如小山般堆积的粮食,将之地运往女真之地。
东北大地,素以苦寒著称。
女真的民众,相较于大明的百姓,生活困苦程度更甚。
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在与饥饿作斗争。
肚子常常饿得咕咕叫,难以填饱。
况且,女真尚处于极其野蛮落后的奴隶社会。
上层权贵对底层民众的剥削,相较大明而言要残酷得多,底层民众,生活自然更艰难。
故而,当女真民众惊喜地发现,只要投身修路,便能换来一顿饱饭时,他们的眼中瞬间燃起了狂热的火焰,一个个饿狼扑食般疯狂投入其中。
要知道,征发大明百姓来修路,许多百姓心中是不太情愿的。
一则离家万里,在这异乡之地,吃苦受累自是不必说。
即便能勉强吃饱饭,可睡觉的环境与条件,却简陋得令人心酸。
临时搭建的居所,不过是能勉强遮风挡雨的草棚,四处漏风,夜里常常冻得人瑟瑟发抖。
另一方面,战争的阴霾,始终笼罩在上空。
虽说新军战力超凡,每次都能护得他们周全。
可那突如其来的敌袭,以及随之而来的慌乱,却如影随形,令他们受不了不少惊吓。
所以,大明百姓心中对给女真三部修路一事,抵触情绪极大。
但女真部落的人却截然不同。
修路能填饱肚子,仅此一条,对于那些在饥饿线上苦苦挣扎的女真民众而言,吸引力便远超大明百姓。
毕竟,在朱允熥的精心治理下,大明的土地上,百姓基本上已告别了食不果腹的日子,温饱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