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家这灶做出来的铁锅炖挺好吃的,就是杨语桐是真不太会烧啊。姥爷抱来了一捆柴火,姥姥拿了个小凳坐在灶前指挥杨语桐烧火,烟还是挺大的。也不知道为啥,杨语桐从小就觉得,这烧柴火的味道还有一点好闻。她觉得还是铁锅炖好吃,中午三个人吃的小鸡炖蘑菇,还拌了个黄瓜。“姥,姥,这鸡屁股就别吃了,听说这个有毒啊。”杨语桐眼看她姥姥夹起了鸡屁股,老太太有点口重啊。“还有毒,我都吃了一辈子了,没耽误活八十来岁,就这块肉嫩。”老太太慢条斯理的,逻辑还挺清晰,说的好像也没毛病,她都不知道怎么反驳了。还好她姥家除了灶,还有电磁炉和煤气罐,煤气罐她不太敢用,最爱用的就是电磁炉。炉灶每天烧一次就行,就是为了炕能暖和一些。杨语桐晚上还多炒了两个菜,等黄小玉下班会过来一起吃晚饭。还没等着黄小玉,村里的大喇叭又响了。“村民们请注意,村民们请注意,经查实镇关村.....”大喇叭里证实了杨语桐的猜测,确实是炭疽病,现在镇关村全村都只进不出。村里开始排查密接人员,并且开始对牛、羊都进行了无害化处理。晚上杨语桐接到黄小玉的电话,现在要求整个清集镇在外的居民都得凭身份证回家。黄小玉身份证上不是王家村的,根本来不了,这一段只能杨语桐在这照顾姥姥和姥爷了。杨语桐让她妈放心,还好杨语桐本来就打算在姥姥家住几天,带了换洗的衣物。杨语桐吃完饭没事准备上网看看这有没有相关报道,查查具体情况。她姥家这个地方,网络是真不怎么样,点个网页半天也打不开的那种,手机信号也差。也不知道是当地的机站覆盖的不行,还是后山的邻居采用了什么屏蔽的办法。炭疽杆菌在自然界的土壤中能存活数十年之久,还是臭名昭著的生化武器。杨语桐看到这就有些看不下去了,虽然说这可能也和过去没关系,但她还是想骂骂小日子啊。姥姥家地势高,晚上还能看到村口封路的警车,看来他们这一宿是不能睡了。老杨同志这一段时间也有得忙了,好在她爸身体素质还挺好的。得亏杨语桐还带了本原文的数学书,要不按她移动网卡的网速,她怕是得把网卡踩碎扔了。世界好像一下静下来了,白天那条横穿村子的省道上,再也不过大货车了,连车都没有了。也没有人来回的串门了,村里人爱串门的程度,前世后来口罩时期都有偷摸串门的。这回发生在家门口了,大家都知道怕了,就是苦了天天值守的警察和特警了。防疫部门开始大量喷洒消毒液,可怜整个镇子的大牲口,全部无害化处理了。杨语桐把她姥家冰箱里,不知道冷冻多久的肉给打扫了之后。再看她姥养的两只鹅和几只鸡的眼神,就有些不对劲了。要不是它们每天下蛋,她又不会杀,它们怕是就该上桌给她姥补身体了。还好在农村地里面的菜还是挺全的,她们三个人吃的根本抵不过人家的生长速度。眼看着那豆角就老在地里了,平时她姥家种的菜都是给几个儿女分了的。还有地里的土豆也快要到成熟的季节了,那可是几家合种的,平时都是大家一起收的。如果到时就她们三个人收,那可就出乐子了,那够她们收一个星期的。她两个外地的舅舅知道她在姥姥家,也没事就打电话来问情况。“东西一定要多煮一会,别让他们俩喝生水”她二舅还是挺细心的,叮嘱了半天。再加上她大姨隔一天打一回电话来问情况,杨语桐从有这电话开始,就没这么多亲戚联系过她。给陈致和黄小玉打电话的时间也变长了,尤其是和陈致的电话粥。陈致怕她一下子居家不能出去了,会不适应,总打电话和她聊天。她要是没有后世的经历可能还真不适应,她可是经历过两个月都没下楼的人。现在这情况可比她家那不到100平的屋里强多了,房前有院,房后有地。没过几天陈致归队报道了,杨语桐也打算静下心看书了,还是看原文的书原汁原味。这十来天,她觉得远离了一切喧嚣,累了就看看云卷云舒,做做饭。这像避世悟道一样,再看着眼前的疫情,还真是让她有了一些小想法。过了最初的几天,官方的新闻通报出来了,每天会更新疫情的最新情况。杨语桐看着这些,做了个传染病传播的数学模型和预测。当然东海的这个局部的小规模疫情,到现在一共有三十个病例,里面还有很多偶然因素。尤其是在传播半衰期的预测上,并没有什么参考价值。杨语桐在网上找到了上半年在地球的另一端,爆发的席卷了几个小国的一种出血热病毒做为参考。针对不同的国情,采取的措施,人口规模等都做了不同的参数设置。她准备在解封后,再找更多的相关数据,完善她的这个模型。最后做为一篇小论文发表出去,希望以后对疾病的传播预测等方面会有一些帮助。半个月后终于解封了,黄小玉姐弟三人第一时间都来看看老人。“这半个月得亏桐桐在这照顾着,我们放心不少。”黄小莲家人口多,这半个月大家天天在一起,颇有些鸡飞狗跳的。“行啊,老太太享着外孙女的福了。”黄建国离的近,没事还能隔着院子大声聊两句。黄小玉给买了不少东西,把冰箱给填的满满的。“你们都回家吧,我这现在挺好的,不用人在这了。”黄老太太这段时间是大好了,就把人都赶走了。杨语桐和黄小玉一起坐车回家,想想这半个多月,姥姥家生活的种种不便。“妈,以后我姥和我姥爷岁数越来越大了,不可能一直能做得动农村的这些活,还是得早做打算。”上辈子她二舅给姥姥买了个楼房住,大姨还不让去,说是住楼房不接地气,老人上了楼那就快了。也不知道这些论调都是怎么得出来的,她姥后来在楼上住的那几年,别人都觉得挺享福的,就她大姨觉得不好。“恩,咱家老房子要动迁了,我们到时候再交点钱,要个三室的房子,把你姥和姥爷接过来。”她妈这想法倒是挺好的,但老一辈人有自己的坚持。二舅妈有一次问了姥姥,你的母亲最后为什么是在你这女儿家没的。结果二舅妈走了之后,姥姥都气哭了,杨语桐有点不太明白。还是回家问了黄小玉才知道,老辈人有说法,有儿子的一般最后都不去女儿家。后来二舅给姥姥买了房子,杨语桐还是挺吃惊的,她二舅是怎么说服二舅妈的。也是黄小玉给杨语桐解的惑,原来二舅妈好几年前就给自己母亲买了个房子。杨语桐回家好好洗了个澡,在姥姥家别的都好克服,就是洗澡太难了,她还洗了两回凉水澡。还好这半个月没赶上特殊情况,要不她还得麻烦工作人员去给她买卫生用品。这半个多月,大半的东海人都吃的素菜,大家见面第一句话都不问吃了没,都改成这天杀的小日子。不过这几天素吃的杨语桐觉得好像身体轻盈了一些,就是心里总感觉空落落的。杨语桐把她的数学模型又完善了一些,这期间她找了不少的往年非洲大陆上疫情传播的数据。可惜她能接触到的数还是有限,而且有的国家也不能那么如实的播报。过了几天,大家约好了去收土豆,今年的土豆丰收了,个头都挺大的。五六个人收了差不点一天,还好疫情很快结束了,这要是就她和姥爷一起收,想想就觉得可怕。第89章大家一起收完了地,这边杨语桐和黄小玉还有大姨一起做好了饭。杨语桐上午也去帮忙收地,她看着挺好玩的。就是一锄头下去,下面的土豆就两半了,然后她就被她大姨夫给赶走了。后来她就能帮忙把土豆捡起来,下午太热了,她就跑回屋帮忙做饭。晚饭依然还是没有牛肉的,以前炖牛肉可是黄家聚会必上的一道菜。东海市场上差不多有一个月时间就没见过牛羊肉,放开后短时间内也没有人买。这次疫情发生后,上级市安洲的市长向省里的领导立了军令状后,亲自到清平镇上指挥防控。最后疫情被控制在了东海,只有初期两例传到了外市,但也及时的追查隔离了。除了最初得病的两个人没有及时去医院,而延误了病情,最后没抢救回来。其他人二十九人都得到了及时的救治,这是个闻名多年的病菌,有成熟的治疗方案。东海全域内的牛羊肉是里不出外不进,追回了前期外流的全部牛羊肉,还有那些无害化处理的活牛羊。对养殖户的补偿,整个牛羊肉市场的萧条,防控的投入,这些对东海本就不太富裕的财政来说,可是有些雪上加霜。杨胜利上午去单位加班,下午也来了黄家,还给大家做了拿手的红烧肉。在黄家要做红烧肉,那基本都是杨胜利掌勺,有一段时间王伟特别不服。都是女婿,就显他能了,王伟也做了一次,那得叫红烧糖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