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达成电力到磁力,最终再转化为动能的过程,李青松建造了极为庞大的电磁线圈。这种线圈直径足足有20米,长度高达50米,名副其实的庞然大物,如同一尊可以摧山倒海的大炮一般。
但这大炮的威力,却着实有些说不出口。
它每发射一颗弹丸就要耗电一万度,结果却只能将一颗质量仅为0.1克的弹丸,以每秒钟300米的速度发射出去而已,连火药枪的威力都不如。
不仅如此,每发射一颗弹丸,它还必须要休整一分钟左右的时间,才能进行第二颗弹丸的发射。
如此之低的射速,连手枪都不如。
但没关系,只要能遵循电磁炮的技术原理,真正将它造出来就行。接下来所需要做的无非就是水磨工夫,一点一滴的迭代优化提升而已。
恰好,李青松已经实现了最大意识连接数的极大提升,直接从1000万暴涨到了一亿,脑力极大充裕,物资供应极大充裕。
于是众多克隆体便在李青松的操纵之下来到了这处实验基地。
在进行着大规模的生产,无数个科研项目的研究,以及芯片技术快速迭代的同时,开启了全力以赴的电磁炮的技术升级工作。
第一代电磁炮容易损坏,一台产生不了多少数据?
那就造它个1000台,同时展开试验!
第一代电磁炮耗电量极大,现有电厂无法满足电力需求?
那就每一台电磁炮都造一座核裂变发电厂,专门为它供电!
第一代电磁炮生产难度极大,现有产能无法满足要求?
那就造更多工厂出来,专门用于电磁炮零部件的生产!
在这种情况之下,仅仅只用了几年时间,在第一代电磁炮坏了又造,造了又坏的情况之下,李青松需要的所有数据便全部产出。
于是在这基础之上,李青松迅速研发出了第二代的电磁炮。
第二代的电磁炮相比起第一代有了极大的性能提升。
它的直径缩短到了4米,长度缩短到了30米。耗电量也降低到了之前的十分之一。
对应的,其性能却有极大提升。
它发射的电磁炮弹丸,出膛速度首次突破了1公里,射速也达到了每分钟10发。
虽然还是比不上火药枪,但已经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仍旧采取第一代电磁炮那种研究模式,李青松直接又造了一千台出来,然后继续收集数据,继续试验各种各样的构型和猜想,继续孜孜不倦的研究。
很快第三代电磁炮诞生,然后是第四代,第五代……
每一代电磁炮的性能相比起之前,都会有巨大的提升。
便在这种情况之下,十几年时间慢慢过去。一直到此刻,2纳米芯片量产投入使用,超算已经建成的现在,最新一代,也是李青松认为具备真正战争实力的第八代电磁炮终于定型,研发成功。
现在,便是这第八代电磁炮展开实验的时候。
今天的五更完毕!不过还有一章哈,为盟主ylarod加更一章!估计八点多能写完发出来。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