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奢华的皇宫大殿之中,朱元璋有些颓然地坐在躺椅之上,就像是霜打的茄子一样,精神头严重不足。
就在不久前,他把刘伯温病重不治的消息告诉了自己的皇后,然后,他就被自己最最敬重的皇后好一顿数落。
虽然对方没有明说,但字里行间都是在责备他卸磨杀驴,不顾念君臣情谊,就差说他是一个无道昏君了。
一气之下,他就跟对方吵了几句,最后气哄哄地回到此处,愤怒的情绪久久难以平复。
在经过了大半个时辰的反思之后,他的愤怒已经彻底消失,只剩下深深的愧疚和无奈。
他其实心里清楚,皇后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的,他确确实实就是不顾念君臣情谊,也确确实实就是卸磨杀驴,这些都是事实。
也正因为都是事实,他才会有种被人说破心事的愤怒。
可问题是,身处他现在的位置,他又能如何选择呢?有些事,他作为皇帝根本没办法阻止,因为相比于拨乱反正,确保大明朝的江山稳固,才是最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他在自责的同时,也难免会感到深深的委屈。
“起奏陛下,陛下要见的人到了。”
就在朱元璋伤心委屈之时,殿外突然传来太监的禀报,正是先前被他派出去的贴身太监。
“让他进来吧!”
听到太监的禀报,朱元璋稳了稳心神,擦掉了眼角委屈的泪水,这才对着外面吩咐道。
不多时,一个一身道袍的老者便是应声进殿,头上还带着笠冒,把自己隐藏得严严实实。
“钦天监监正赵显正叩见陛下!”
老者快步来到朱元璋面前,然后恭敬地跪地高呼道。
“起来说话吧!”
朱元璋扫了一眼老者,见到对方裹得这么严实,应该不会被外人看出来,这才露出一抹满意之色。
“显正啊,伯温去世的消息,想必你应该也听说了吧?”
将老者唤了起来,朱元璋示意对方把笠冒摘下,随后一脸伤心地开口道。
“回陛下,微臣在来的路上确实有所耳闻,刘大人乃大明朝的重臣,深得陛下重用和信任,如今刘大人仙去,还望陛下千万保重龙体,切莫太过伤心了。”
赵显正的脸上同样闪过一抹忧伤之色,随后对着朱元璋真切地劝慰道。
“哎,伯温乃吾之子房,如今他离朕而去,你让朕如何能够不伤心哪!”
听到赵显正之言,朱元璋再次长叹一声,满脸悲戚地道。
“陛下节哀!”
赵显正也是跟着感叹一声,随后再次劝说道。
虽然大家都明白这是演戏,但该演的戏还是要演的,否则怎么体现君臣一心,君爱臣、臣念君的良好氛围?
试问,如今整个朝堂之上,谁还不知道朱元璋已经看不上刘伯温,准备将其拿掉了?否则的话,又有谁敢打刘伯温的主意?
“不说这些了,显正啊,朕这次密诏你来此,乃是因为伯温离开之时,内城城门刚好出了一些怪事,朕想问问你的看法。”
摇了摇头,朱元璋不再跟对方闲扯,而是马上说到了正题。
“呃,这个么………”
听到朱元璋开门见山,赵显正目光闪了闪,一时之间还真是有些不知如何回答。
内城城门发生的事情,他当然也已经有所耳闻,而在得知此事的第一时间,他也是难免将其跟鬼神之事联系到了一起。
不过他作为一个博学之士,其实从心底里并不怎么认同鬼神之事。
“陛下,微臣并未亲眼见到内城城门发生之事,所以并不敢妄下断言,还请陛下容臣前去内城城门当场查看,并于今夜观测星象,明日一早再来禀报。”
他此番来的仓促,根本没什么准备,所以还是先搪塞过去比较好,等他回去好好研究研究,肯定能给这位皇帝陛下一个满意的答复。
“也好,有些事确实不能轻易下结论,既然如此,你就下去调查吧,明日一早,朕希望你能带来让朕满意的结果。”
朱元璋眯了眯眼,下意识地想要摆弄手里的玉如意,可惜一摸之下才发现,原来刚刚跟皇后吵架的时候,他的小宝贝被皇后给摔碎了。
看来稍后还得让人再去做一个,最好多做几个,免得不够摔。
“微臣遵旨!微臣先行告退,还请陛下多多保重。”
赵显正如蒙大赦,说话之间便是退了出去,回家查阅资料去了。
“哎,真是病急乱投医,这些钦天监的官员平日里除了会看看风水,记录记录天象,其它根本就是一无是处,指望从他们身上问出什么来,根本就是异想天开。”
等到赵显正离去,朱元璋叹息一声,感觉自己让人喊来钦天监简直就是多此一举。
他作为开国之君,虽然读的书不多,但大道理懂得并不少,钦天监那些人是干嘛用的,他比谁都清楚。
不用问,明日一早对方肯定能够给他说出一大堆的好事来,也许还会有一些小的问题,不过全都会在对方的掌握之内,随随便便就能破解。
“陛下召来钦天监,可是因为我么?”
就在这时,一个略显苍老的声音突然在大殿当中响彻开来,声音不大,但却异常的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