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2 / 2)

“这个嘛。”

徐妙容面不改色,现场编理由:“因为给十一哥的这一本更精致,内容更多,所以刻印的时候,耽搁了些时日。”

“真的吗?”

朱椿大笑,笑完,“我不信。”

他一脸“别装了,我知道,你们就是瞧不起我”的表情,哀哀怨怨地叹了一声,道:“翰林院出身,就是不一般。”

可不是吗。

徐妙容在心里接口,翰林院的人,是文坛尖尖上的人,当然不一般了。

说起来,并非是她不想请朱椿点评《水浒传》,而是请朱椿点评,没用。

朱椿又不是大明的意见领袖。

按照她的计划,她打算先把声势搞得大大的,最后再一网打尽。这造势发宣传单是第一步,找大v开启点映是第二步。

解缙他们就相当于后世的大v,他们出身翰林院,是知识分子中的精英,身上自带权威性。他们一句点评,举足轻重。

事实也的确如她所料,现在应天府的百姓们,已经被吊足了胃口。说句难听的,就是路上的乞丐,怕是都知道初八那天,《水浒传》要在太平门厢开售。

“叫胡双立连着说三天,哦不,算上今天,四天了,说四天的书,又不卖书,你们可真坐得住。”

朱椿的语气有些凉凉。

说他担心书卖不出去吧,他又是知道眼前这两口子,尤其是他这位弟妹的能耐的。说他不担心书卖不出去吧,他又不能昧着良心说,临时抱佛脚一定没风险。

知道事已至此,一切只看明天了,他也不纠结了。

说了一句“羊都杀好了,别磨叽了”,他示意蓝氏,让丫鬟们上菜吧。

徐妙容但笑不语。

让胡双立连着说四天书,便是她计划里的第三步。毕竟人只有在胃口被吊到最高处,谜底揭晓的时候,才会疯狂。

她胸有成竹,目光落在鱼贯而入的小丫鬟们身上,便见精致的小火炉、炭火、茶水、被切的薄薄的羊肉依次被端了上来。

“天冷,今天咱们吃热锅子。”

蓝氏笑着说了一句,又指着丫鬟们刚刚放下的酒壶,道:“这里头是我们从成都府带过来的酒,二十二弟妹和二十二弟一定要试一试。我还叫人准备了热热的酸梅汤,二十二弟妹若不想喝酒,一会喝酸梅汤。”

嘶。

徐妙容的牙酸了一下。

热热的酸梅汤,那味道,她有点不敢尝。

安置妥当了,蓝氏又想起那“不是给你的”的绿叶子菜,憋笑着连忙招呼丫鬟:“去把安王带来的菜洗干净端上来。”

徐妙容假装没听到。

菜上来了,小火炉咕咚咕咚的煮着,朱椿和蓝氏也不叫人伺候,两口子自个上手下起了菜。

随着羊肉片在热锅里上下翻滚,一股浓郁的肉香飘散开来。朱椿夹了两筷子肉,又和朱楹一起喝了三杯酒。正要自顾自斟满第四杯,忽然瞥见帘子外头飘起了雪。

“下雪了。”

朱椿说了一句。

蓝氏挑开了帘子,看看外头天色,道:“这雪,怕是要下大了。”

徐妙容偏过头,便见天际有细小的雪花轻轻柔柔的落下。那雪越下越密,不一会儿,树叶子上就盖上了一层薄薄的白。

看了一会,她回过头,正巧朱楹也转过头看外头。如此,两个人的目光便对上了。

“下雪了。”

徐妙容说。

“嗯。”

朱楹轻声“嗯”了一声,目光落在窗外,他说:“下雪了。”

“大雪满弓刀。”

朱椿感叹了一句,叹完,又道:“这是自我之国以后,在应天府看到的第一场雪。”

话音落,他看向朱楹,问:“朱楹,你应该,看了许多场雪了吧?洪武十七年的那场大雪,你还记得吗?”

不等朱楹回答,他又拍了拍自己的脑门,“瞧我这记性,那年你才一岁不到,你哪里懂什么叫雪。反正那年,你没玩到雪,真可惜。”

“现在看雪,也是一样的。”

朱楹倒不觉得惋惜,捏着酒杯饮下一口酒,他随口回了一句。

朱椿摇头,“那年的雪可大了,大哥带着我们兄弟几个在外御河边滑雪,那河边宽宽敞敞的,滑着别提有多好玩了。就是十八弟,罢了,不提他了,反正他个狗东西从小就不听话,自个乱滑,掉进了河里。大哥把他从冰窟窿里捞起来,先给他捂热了,然后又把他打了个半死。我躲在后面,眼泪哗哗的,可我心里其实笑开了花。”

“行了,说这些做什么,吃肉吃肉。”

蓝氏觉得这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提起来有点丢脸,不想让朱椿再说了。可朱椿,却像打开了话匣子,压根不理会她的提醒。

最新小说: 娜娜 [历史同人] 大明第一王妃 归渔 [柯南同人] 普通酒的自救指南 [萌学园同人] 近水星星先得月 枪火武林 我的剑气吞噬天地 文化入侵修仙界,仙子直播卷三界 改修无情道后,师姐们馋哭了 住手,你们不要再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