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原本就很不爽。
因为在说这件事之间,朱棣先说了,他要按比例,浮动征收书坊的税。
虽然收税这事,在试点卖书之前,大家就已经吵了好几架了。可,碍于朱棣龙威,一时的退让,本就只是权宜之计。
他们本以为,安王两口子成功不了。
毕竟太平门厢,没几个人,也没几个有钱人。卖书,那是普通老百姓能消遣的起的玩意吗?
他们精准预估了太平门厢各位百姓们的财力和心理,可他们万万没想到,那安王妃,就不是个一般人!
骚操作一堆一堆,满应天城的好奇心,都被搅和起来了。
所谓的“试点”成功了,数据清晰,有力地打了他们的脸。他们还能说什么?他们的心情,很是微妙。
这种微妙在听闻朱棣要把那两口子派到兰溪后,达到了顶峰。
“陛下三思啊!太祖皇帝的祖令,不能不遵守啊!”
“安王夫妇,行事实在诡异,若他们夫妇二人突发奇想,随意做点什么,只怕……鞭长莫及,到时候悔之晚矣!”
“朝中多才俊,陛下应该派其他朝臣前往兰溪。”
……
朝中吵成什么样子,徐妙容多有耳闻。但,她压根无暇顾及。不是她不关心,而是,她压根没时间关心。
既要接收朱高煦结算的鸡蛋钱、抽奖箱钱等等钱,还要做好《水浒传》刊印的善后工作。
为了让试点成果更有力,当初刊印《水浒传》时,她特地舍弃现成的来财书坊,另选了一家在各大书坊的夹缝中求生存,连托人说书做宣传都只能找“野鸡说书人”胡双立的小书坊。
靠着她喂的“饭”,小书坊盘活了。但,试点只是一个开始,后续的刊印计划、书坊与书坊之间关系的调和等等,还需要有人掌眼。
这个人,她思来想去,找到了朱椿。
朱椿答应的很快,短暂地交接之后,她又回娘家魏国公府了一趟,再就是,给开封的朱橚和冯氏回了一封信。
忙忙碌碌间,三月便来了。
朝臣们的胳膊依然没有拧过朱棣的大腿,诸人如期出发。为方便行事,朱楹只带了有池一个贴身小厮,徐妙容便抽签,带了月桃和月菱两个大丫鬟并另外四个小丫鬟。
人虽少,可零零碎碎的东西加起来,却也装了几个大箱子。
在内城门门口,安王府的车马与朱棣另派的两位帮手的车马汇合。彼此打过照面后,那两位帮手便自觉地回了后头自家的车马,全程保持安静。
马车径直朝着外城门而去,离城越远,周遭越安静。隔着被风轻轻晃起的帘子,徐妙容隐约能瞧见,外头的盎然春色。
真是,好美的春天啊!
她眼眸带笑,面上也带了笑。这样恬淡松快的时光,让她想到上辈子出门旅游。久违的自由,让她觉得,要坐好几天的马车也不是一件让人难熬的事。
“奴婢从前听闻,杭州有座花果山。花果山上住着一群猴子,山里长着许多桃树,桃子成熟的时候,猴子们就全部出来摘桃了。”
月菱的话也多了起来。
徐妙容本来在观春,闻言微微侧过头。
花果山,这名,有点耳熟。
再叠加猴子和桃子,就更耳熟了。
可,那位神话里好像超级英雄一样的猴子,虽然住在花果山,但花果山,好像在现在的海州吧。
正准备打趣一句“你莫不是把杭州的北高峰记成了花果山”,便听得外头传来一阵声响。而后马车毫无预兆地停了下来。
“是谁?”
朱楹的声音在外头响起。
徐妙容心里一紧,却又听得:“出来。”
忙掀开帘子朝着外头看去。
这一看之下,竟然发现,自家装行李的某口箱子里,还藏着一个人!那人从箱子里探出半个脑袋。
待看清他的模样,徐妙容眼前一黑,险些从坐垫上栽下来。
第80章 好大的架子!
“朱瞻基啊朱瞻基, 你说,我该说你什么好?”
应天城外,徐妙容手拿着一根柳树枝子, 对着坐在箱子里死活不肯出来的朱瞻基说了一句。
熊孩子,太熊了。
她现在算是知道,熊孩子的杀伤力有多大了。
朱瞻基这个死孩子, 竟然趁着自家人不注意,他们安王府的人不注意, 偷摸着钻到了他们塞衣服的箱子里。箱子出了城, 他也跟着出了城。
要不是朱楹耳朵好使,发现得早,只怕他们就要把人带到兰溪去了。
想到把人带到兰溪, 心里头一个激灵, 额间瞬间冷汗涔涔。死孩子, 他难道不知道,他的身份不一般吗?
他可是,当朝的皇长孙, 朱高炽的好大儿, 朱棣的好大孙, 未来的皇太孙,再未来的宣德皇帝。他要是有个闪失, 只怕她和朱楹要跟着死翘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