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儿子呢?要不来个英年早逝?算了还是让他出海,见识一下什么叫做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从心理上击垮他,最后自暴自弃吧。反派的骄傲变成耻辱。这样也很爽啊。
沈熠隐藏在读者中,听见这些脑洞,心里默默竖起手指,随后回家掏出小本本,把先前的某种思路划掉。
哼,就不让他们猜到她的套路。
第一卷的出版本卖得很不错,第二卷则是出版内社提前找上门,除了提价,其它照旧,两方合作得很默契。
报上的结局发表没多久,第二卷的出版本就出了样本。
沈熠翻了翻,比先前那册精致了一些,纸张和插画的质量都有明显改善。
她突然想起第一册的样本,自己留了三本,剩下的分别寄给许明亮和peter了,peter还没给过她反馈呢。
在对方询问剪纸发货日期时,她就问了一下他对《仙临》的看法。
次日peter就回复他,看了一点点,太深奥,看不懂。
沈熠:???
深奥?它不配呀,不是什么世界文学,就是通俗白话,还是说他汉语阅读水平退化了?
往下看,peter问了她几个名词的意思。沈熠明白过来,他说的看不懂是因为中西文化差异导致的。
《仙临》的世界框架本就充满了东方玄幻色彩,用他传统的西方理念实在难以去想象,比如人怎么可以站在剑上飞行?这违反了牛顿定律啊。
对此,沈熠决定先给他推荐《西游记》,让他见识一下东方的仙侠世界。
从peter身上,她也发觉到《仙临》的海外市场目前是没有希望的,只有等它变成一个大热的电影、一个受欢迎的游戏,才能走向新的市场。
这个还算靠谱,港城的文娱水平在整个东南亚都是霸主地位,所以压力来到了何主编这里,他一定要挑一个给力的影视公司啊。
**
剪纸订单完成得非常顺利,但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公司接的订单太少了。大单结束后扩充的人力就变得富余起来了,公司挣的钱全拿去养员工了。
沈母建议辞退他们,但又觉得可惜。
沈熠也觉得一次性的不划算,培养这群人也是有成本的,供饭供材料还发工资,可眼下没那么多货给他们做呀。
为了解决这个困境,她把手艺差的都转岗成业务员了,一样的基础工资,并许诺给销售提成,间接的提高了他们的工资。
这些临时招来的人,本就担心活干完就被辞退,现在不仅没丢掉工作还涨薪水了,干起来也是分外努力。
毕竟港城现在找工作太难,要不去码头扛大包要不就是当保镖佣人,至于中环那种大公司白领,下辈子投胎吧。
所以他们就更要珍惜手上这份轻便不需要学历的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