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压力越大,越容易出成绩,甚至开发出一些不知道的能力。
比如某个业务员干活时喜欢开小差说话,但找业务时就容易打听消息。还有的业务员运气好,容易捡漏,本来没谈下的单子,对方遇到了意外不得不交给他。
这些业务员逐渐带回来了一些小单子,虽说是蚊子肉,但不会让手艺上的人闲着。闲着不好,一闲就容易叫人发慌、人心涣散。账面上有了进账,人心就是稳的,做起事就有奔头。
某天,一个业务员问沈熠,“老板,这个东西我们能不能做?”
沈熠拿着照片瞧了瞧,“这不是用竹子编的花瓶吗?也可能是芦苇编的。”
“对。”业务员擦了擦汗水,“这个我们能做吗?是个礼品公司要,要一万个呢,卖到欧洲去。”
到嘴边的“我们做不了”一下就被沈熠咽下去了。
“能做。”
业务员又惊又喜,“真的能啊?”
沈熠:“能。不过你先好好跟客户接洽,问问这个订单是不是他们已经拿到手的?再探探他们的价格。”
“我这边会给你找找图册和样品。”
打发业务员后,沈熠就去商场了。
这竹编藤编的工艺,她们真没人有,就算立马学,也未必能达到要求。
但就这么放弃,那是不可能的,有开拓心的业务员是好的,要量这么大的贸易公司也是很好的合作对象,他们的销售渠道广啊,傻愣愣的推开那就太可惜了。
而且贸易公司嘛,最重要的就是利润。
港城的工资不低,港城工人做这批货,就会增加贸易公司的成本,那不太划算,最好就是去内陆找货源。
内陆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会编织这些,箩筐、草帽、扇子、席子、门帘,那都是生活必需品,祖传的手艺。
照片上的物件精致是精致,但技术是相通的,多做几个熟悉一下,一样可以快速量产。
不过,内陆哪个地方的竹子芦苇最好用、价格最便宜、工艺最好,她不清楚,但有人清楚啊。
她念高中那个地方,附近最大的商场里可是有熟人的,郭建设,人家以前是供销社的主任,哪的货源不清啊?
好在她平时也去烧香,年节都会去唠叨唠叨,这会儿要找人帮忙,也不算突兀。
第46章热情襄助
沈熠每次去内陆旅游,都会带回一些土特产和风景照送给郭建设。
郭建设虽说年纪大,但受制于工作时间和交通因素,除了老家和港城,哪儿也没去过,沈熠送的礼可算是送到他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