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不是只出不进的貔貅,每年回家都会带一些腊肉腊肠豆角干过来,沈熠去拜年了就分一些给她。
这你来我往的交情就加深了。
听见沈熠开了公司,郭建设心里那叫一个惊讶。
眼前这小丫头十八九岁就当老板了?这么年轻?果然还是好好读书才能挣钱,他回头得好好抓孙子的学习,儿子那是已经长大定型来不及了。
他是个朴实的人,虽说惊讶归惊讶,也没什么坏心思,当即就答应了。
“你放心,这事包在叔身上,一定给你办妥当。”
郭建设虽然人来了港城,但公家的关系还在呢,家里儿子也在供销社上班,便把这事交给儿子去打听。
过了两天,郭建设就给沈熠递了消息。
内陆那边手艺最好的是黔省,山多竹林也多,那儿的房子都是木头、竹子建的,手艺是祖祖辈辈传的。
另一个则是粤省的佛山,那边有个乡镇家家户户都有一片竹林,手艺好得很,还出过行家进宫做事的。
沈熠略略思考了一下,就把货源地定在了佛山。
一则是黔省太远,不方便查看生产,交通不变,增加成本。佛山就在港城边上,多大的便宜啊。
二则是佛山这边出过行家,有进宫做事这个经历,算镀金了,这也方便做宣传营销吧,学学西方那些牌子,吹一波什么匠心独造、皇家特供、贵族专享,这艺术逼格和品质不就吹上去了。
如果这门生意真能做长远、做大了,她就投钱拍电影电视,吹起来。
“你再等两天,叔让他们寄了样册过来,还有一些成品,这会儿估计在路上了。”
要怎么说郭建设是朴实的好人呢,沈熠还没想到的他都想了。
沈熠心中感动,给郭建设送钱肯定是不合适的,但多买点他店里的东西,他很高兴。
多挣外汇,给国家买飞机,这是他们这代人最真挚的想法。他守的这店卖不了多少,但沈熠要是去内陆收货,那肯定是外汇啊,叮嘱儿子时可是仔细说了。
次日,沈熠又接到郭建设的电话,让她去店里取货。
挂掉电话,沈熠还纳闷,这时候的物流有这么快?
到了郭建设店里,发现多了一个人,中等个子、微胖、不黑的男子,应该是刚洗完澡,头发都还是湿的。
郭建设指了指他,“这是我家老大,听我催得急,担心快递耽误时间,就自个儿坐的火车送过来。”
果然,桌子上摆着一本厚厚的册子,表皮有些磨损,里面存着都是一些照片,有黑白的,有彩色的,从画面上的背景来看,是从民国初到现在都有的。
“叔,这能给我?不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