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本网 > 其他类型 >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222节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222节(2 / 2)

贺铸是军器监中实心实意办事的一名“实干型”官员,他不清楚朝堂上的事,因此也不知道如今王安石又将“汴京扬州公路”的修筑提上了议事日程。

“山阳汴京公路”修成之后,每月的交通往来数据,由此通过的车次、货物运输总量、乘客搭乘人数,所缴纳的费用,收入多少、维护支出多少,全都清楚地列在报表上,送到所有参股营建的各家手上。

眼看这条公路只要再过两三年就能完全回本,之后就是赚净利——各家都很满意,因此也动了心思,纷纷开始走上层路线,想要撺掇官家,将当初那项《收费公路法》正式颁布。

而王安石则是单纯见到“山阳汴京公路”的效果不错,便建议朝中批准修建“汴京—扬州公路”,并借此机会提出由专门的运输公司提出“包税”,每年按照固定的份额向国家缴纳“过税”,这部分过税则按照里程比例,分摊在沿路各州县的头上。

这个建议对于官家赵顼来说简直是再合适不过了。

民间愿意“包税”,便相当于他每年能从汴京到扬州的公路运输上收取一个“保底”的税额。而且由于“包税”的特殊性,这些税金能够被京城三司使那里先攥在手心里,之后再考虑要不要分配到州县去。

但这对于下属州县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原本各州县的胥吏都是靠征收沿路的“过税”来盘剥商旅,现在这个好机会没有了。

但对于经常走汴京扬州一线的商户而言,这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首先,从汴京到扬州原本主要依靠汴河漕运,而汴河漕运以运输纲粮为先,运输货物押后。有时汴河水位浅的时候,货船能在岸边“趴”上四五天,等到将汴河上运粮的纲船都过去之后,才能轮得到自己。

因此走汴河漕运既费时又费钱,一些时效性较强的新鲜货物便等不及。

如今有了“高速”公路,不仅运输速度很快,而且还不用一程一程地停下来缴过税,只需在一开头就把所需缴的运费和税费都缴清就可以了。

听到这个消息,从汴京到扬州,商旅们都是大力支持的。

然而朝堂上,王安石依旧“老成持重”了一把,建议官家暂缓“收费公路法”的颁行,而是再一次以“特批”的方式,允许“汴京扬州公路”的开工修筑。

事情依旧由明远来主持。

为此,明远亲自去了一趟扬州,在那里,与他主管运输的冯管事见了一面,议定了这次的策略。

接下来,就是冯管事借明远的名义,在平山堂前召开“集资”会议,依旧是“集资广利”的方式,将此次修筑“汴京扬州公路”的出资分成了一百分,并限定一家最多可以持有二十份,多了不行。

最终,太后的高家认购了二十份,宗室与曹太皇的曹家各持十五份,贺家十份,明远自己名下有五分,余下的全部交给了一份一份投入的小商户。

赵、曹、高等大家族在之前“山阳汴京公路”的修造上尝到了甜头,这一次便想要参与得更多些,要往管理修造工事的“修路局”里塞人。

明远并无不可,只是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不得贪墨,一旦发现贪污,会立即被革除。

这一点大家都同意,毕竟塞人就是为了监督别家人不贪墨的。谁家要是塞了个“坏种子”进来,革出去那是理所应当。

第二个条件是需要会计学校的“毕业文凭”。毕竟整个工程都会以新式的记账法来记录收支,没有进会计学校学习过,进来就是睁眼瞎。

各大家族在这一点上都是早有准备,早已储备了不少“会计人才”。但是其他参与的小型商家便有些吃亏了。

但好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会计学校”如今在汴京、扬州、杭州等地都开了起来,他们只要送人去参加一个“高强度速成班”,能及时通过结业考试,也是赶得上这一波的。

于是,“汴京扬州公路”的修造计划就这么定下了。

因为道路较长,有些州县热情,而另外一些州县不那么配合。因此明远等人将整条公路划分了几段,分段修造。

到时先修完的那一段可以先用,后修的就只能看着先修的眼红而已。

明远想:待到整条公路从扬州一直贯通到汴京时,南方到汴京的交通能力应该会大大加强。

不过,他现在亟待收获的,是来自更加南方的货物。

*

史尚走在广州城中。

二月里的天气就已经很温暖,出太阳的日子里,他连夹衣都穿不住了。于是史尚只穿着一身单薄的衣袍,鬓边簪花,潇潇洒洒地走在珠江边的官道旁。

一路上好几个夷人从他面前经过,但史尚在广州和杭州都待过,实在不会一见到夷人便大惊小怪。他甚至连明远提到的那种“蒸汽浴室”都尝试过了一回,只不过实在是无法习惯,最后还是像其他人一样,冲凉了事。

这时,来自涠洲的第一批白糖已经产出。史尚这一次就是押着货到广州来的。

这批白糖在广州刚只露了个面,就被人嗅到了商机。这几天史尚尽被人追着问了。

史尚依照明远的嘱咐,没有选择吃独食,仅仅指点了涠洲邓家庄,让那些海商们自行去找邓宏才去买糖。

当然,他已经事先预订了涠洲一带所有蔗农当年的所有出产。所以,邓家那里后续制出的白糖,其实也都是明远的。邓宏才只会按照明远事先定下的价格出售,并且将获得的收益用来扩建制糖厂。

这些海商或者考虑从别处收购甘蔗,但还是要交给邓家来制糖。

又或者像明远那样,冒着一定风险高价预订下一年的甘蔗出产。

不管怎么样,南方的蔗农们,有福了。

相信有了“甘蔗酒露”的教训之后,涠洲的蔗农们应该不会再干蠢事,不会轻易将白糖的做法泄露出去。

这一批白糖直接装满了一艘三千料的大船。除此之外,史尚还按照明远的指示,买了好多只有在南方才能采购到的物资:

首先是药物,金鸡纳树被史尚找到了,活的树种和采下的干树皮都被史尚仔细包好,要送到杭州去让明远确认。还有不少在南方生长较快的药物都被一起装了船,这些药物的共同点都是南方极其便宜,北方昂贵。

另外有一件特别占地方的商品——稻种,有一种产自“占城”的稻种是明远千万叮嘱要史尚高价收购的。史尚托了向南的海船,分别从占城和交趾人手里买到了稻种,装了将近半船。

剩下还有一种奇怪的物品,是一种从树上割下的淡黄色汁液,储存在桶中,放一阵就会凝固为半固态、有弹性的胶状物。

明远管这个叫“橡胶”。

史尚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找到,就给明远送去,至于明远用来做什么他一概不问。

最后就是一批将涠洲产的“甘蔗酒露”再提纯之后得到的纯净液体,明远说那叫“酒精”,运输时要千万放火。史尚一一都记在心里。

最新小说: 捕鱼大亨:从北海道渔村开始 以爱为名 影帝他不想当太监 被保家仙找上门了怎么办 顾总别挖了,夫人尸体火化了 心声甜度超标,假千金成真团宠了! 三国:开局杀了曹操他爹 死亡游戏:我能吞噬神明! 重生成蛇,我有神级进化系统 原来我才是那年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