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歼6的静力测试是在准备搞歼教6的时候完成的。
歼10确实有多用途能力,但身板还是严重限制了发挥。
因为即便距离不近,还是能看出来像雷达还有发动机一类的地方装的全是配重块。
不过也是好事,镐京那边本来就专攻大型飞机,产线拿来造战斗轰炸机太浪费了。
不过说到这里,何明先是停顿少许时间,又紧接着补充了一句:
“当然,等到常总那边的涡扇10搞定之后,那就连动力系统都解决了,到时候,就能完全国产化第三代战斗机了……”
“没错。”
何明在旁边解释道:
然后抬起,头仔细看了看飞机上面的一些细节。
“可以。”
上一世,歼11的静力验证机是在进入新世纪之后才开始投入使用。
当然,代价是歼轰7的数量肯定就不需要那么多了。
常浩南虽然冥冥中感觉这事跟自己脱不开关系,但还是对于这个进度有点惊喜。
“你刚刚说,除了动力系统以外,那包括飞机紧固件之类的小东西,也能一并完成国产化?”
因为这种测试的最后步骤都是要破坏一架甚至多架完整的飞机,对于眼下严重缺少即战力的华夏空军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作战资源。
“根据我们定下的‘边生产,边改进’的路子,前三批六架飞机除了翼尖挂架以外,和之前我们进口的苏27SK飞机没有任何区别,”
而且,飞机表面的蒙皮颜色也从黄色换成了微微发绿的颜色。
里面是一个面积相比刚刚的总装车间稍小的空间。
“这个机体,就是咱们准备组装的双座型号?”
“这是我们为了十一号工程,专门用过去的一个老车间改出来的。”
何明点了点头:
并未经历过这一切的何明理所当然地点了点头:
“这些都属于合同内容中技术共享条款的一部分,相应地,俄方很多之前停留在纸面上的技术也会利用我们的资源,主要是计算机资源进行进一步开发。”
航空制造业,每一个细节里面都有可能藏着高技术。
“相当于共青城那边原厂的苏27SM和苏30?”
常浩南注意到了对方提到的一些细节。
说话间的功夫,一架被吊在半空中的飞机已经出现在常浩南面前。
“这个技术状态下的飞机,我们计划管单座型号叫歼11A,双座型号叫做歼11AS,而从第七批飞机开始,就会对飞机的结构和航电设备进行更深层次的升级。”
并且,还是一架双座型号。
基础型号的苏27除了火箭弹和铁炸弹以外并没有任何对地攻击能力,其实完全浪费了侧卫这个机体带来的巨大载弹量。
“但是因为总体设计已经太老了,所以很难适应新机型的生产需求,之前计划是拆掉重建作为歼8C的二车间用,后来觉得正好离着歼11总装线近,就拿来做测试了。”
再加上材料和工艺类的问题本来就没什么捷径,导致研发起来非常缓慢。
就在何明介绍到这里的时候,刚刚绕到飞机另外一边的姚梦娜左右手各捧着一台笔记本电脑走了回来:
“常总,软件的运行日志和结果我带过来了。”
请收藏本站:https://www.25shuwu.com。手机版:https://m.25shuw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