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70#厂房的历史意义实在特殊,又不能随随便便就给拆了。
现在只不过是“补上”一次仪式罢了。
所以关于它在结束生产任务之后的用途,就一直悬而未决。
两国代表共同参与的简短庆祝仪式很快结束。
此前一周时间,付国祥就已经提前把F14座舱的样子打印出来,贴在宿舍的墙上,一有时间就进行练习。
虽然这个时候应该把全部精力集中在面前,但他实在没办法控制自己的好奇心,稍稍回过头,看向正随着自己手上的动作而向外伸展的机翼。
“……”
就在二人交谈的功夫,停机坪上的F14已经启动了发动机。
如果占用生产装配车间,实在有些浪费。
一是怕工期拖得太长,二是波斯空军对F14的用法接近截击机,其实很少频繁调整后掠翼角度,所以这部分的剩余寿命也比较长。
于是,一不做二不休,何明干脆向集团董事会打报告,把70#厂房专门划为对老型号进行大修升级的车间。
波斯方面虽然没有能力单独对F14进行改造,但他们过去为了保障手里这批王牌的战斗力,确实下了不少功夫。
所谓动作检查,就是在起飞之前让主翼平尾和垂尾的几个操作面,还有挂架、尾喷口这些地方分别动一动,看看是不是跟操作反馈对应。
而这种活由于每一架飞机在长期使用后的個体情况都不一样,无法使用脉动生产的模式,因此单论工时并不一定比造新飞机少太多。
当然,旁边的翻译在转述的时候,还是把它稍微润色了一下。
尽管飞机不是华夏的飞机,但既然在华夏改造,那就得遵守这边的规矩。
直到前些日子,何明看着那几架停在角落里,已经被大卸八块的F14,才终于有了打算。
“试飞员注意,执行动作检查。”
“真是神奇……”
虽然之前就接受过培训,但真正看见这巨大的机翼如同猛禽的翅膀一样舒展开来,还是有着足够的场景冲击力。
“1401号机,准备开始滑行。”
付国祥这样想着。
即便如此,毕竟是把飞机全拆了又重新组装,还是得检查一遍。
紧接着,两名试飞员付国祥和赵孟天便分别爬进了这架飞机的前后座舱,几辆电气辅助车辆也很快从不同方向飞速驶来,地勤人员略显生疏但仍然动作连贯地把电缆和充气管分别接在飞机上,然后开始进行起飞之前的各项检查。
但试飞任务,无论多么谨慎都不为过。
尤其美国飞机在一些仪表的设置上跟中/苏(俄)飞机是相反的,如果不够熟练的话,很容易在天上看错,酿成大问题。
实际上,这批飞机从送过来开工到现在,满打满算也才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不过眼下这单生意的情况比较特殊。
就一种过去从未接触过的全新型号来说,正常情况下,应该不可能这么快就完工下线才对。
显然,地勤也是第一次念这个项目,不太熟练。
“副翼,逆时针,顺时针,好。”
他觉得随着未来战斗机的服役寿命逐渐延长,以及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像这样飞了十几二十年之后,又要用新技术进行延寿升级的情况恐怕会越来越多。
甚至在90年代初,就找俄国人进行过一次尝试,试图让F14发射R27之类的俄制武器。
集团领导甚至一度准备将其改建为航空工业主题的博物馆,但最后因为地处厂区中间,实在无法对外开放而作罢。
但今天却跟以往不太一样。
这让112厂省去了绝大多数改造之前的准备工作,拿到飞机之后可以很快上手开工。
……
隔了明显比之前更长的一段时间后,付国祥才听到下面一条操作指令:
“机翼后掠角调回最大。”
尽管他过去已经参与过十几个不同机型的试飞任务,但是,一种美国飞机,而且还是可变后掠翼,却从未接触过。
“收到,允许滑行。”
随着指挥员的一声令下,远处那架巨大的战斗机机头轻轻一抬,开始朝着起飞跑道的方向前进。
请收藏本站:https://www.25shuwu.com。手机版:https://m.25shuw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