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544议处督总标下亲兵
魏广德在内阁等了一会儿,徐阶值房门打开,就看见兵部尚书杨博从里面出来。
“徐阁老,杨大人。”
魏广德上前行礼道。
“善贷,你来这里”
“替瞿大人送一份条陈。”
魏广德一边说一边把瞿景淳的条陈递了上去,“因为关系到大典抄录,所以让我亲手送到阁老手中。”
“关系到大典抄录?为何?”
徐阶纳闷问道。
抄书,没他多技术含量,又不是让他们整理书籍。
“听说这次平谷一战,宣大军参将董一奎变现不错。”
知道杨博误会了,魏广德急忙跟上,落后杨博半步低声说道:“听说山西镇总兵官空缺。”
虽然都是外臣,可这会儿距离京城远,抓人也不过就是一两天的事儿。
魏广德送条陈的事儿办完,自然就要告辞离开,顺道就和杨博一起出了内阁往宫门那边去。
对魏广德的好奇,杨博只以为是因为姜应熊也立功,魏广德担心朝廷薄了对马芳的封赏,所以浑不在意的答道。
而瞿景淳他们就是监督抄书而已,朝廷给人,给物,也给钱,不应该遇到什么困难才对。
兵部和宣大总督江东联名上奏请功奏疏也很快被司礼监批红发出,皇帝加恩,江东加太子太保荫一子国子生,马芳、姜应熊于祖职上升二级,董一奎、刘汉与麻禄、麻锦、张承勋各一级
不过两日,升宣府参将董一奎为署都督佥事充总兵官镇守山西的旨意也发出,同日发出的还有山西右参政张邦彦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顺天府通州知州张守中为山东按察司佥事整饬密云兵备、分守凉州右副总兵署都督佥事张世俊为左副总兵协守大同。
裕王,是帮亲不帮理的。
京城里,各家府邸外面多少双眼睛在看着呢。
“这次江总督亲帅大同军在长城沿线设伏,重创鞑子黄台吉部,我其实不担心马芳,毕竟都已经是总兵官了,再升还能到哪儿,难道因此就三公三孤。”
不过,朱希孝只凭借杨选供述承认抓住通汉父子这件事,直接把后面否认放纵通汉父子,勾结敌寇之是删掉,就认定杨选通敌之罪上报。
魏广德大略一看就明白,杨博所奏,八成是江东授意而为。
“陛下已经下旨,让江东回兵部一起商议。”
杨选、徐绅等人对于刑部锁定守备不设之罪虽然想狡辩,可毕竟虏骑入境,虏掠人民乃不可否认之事,虽不服却也不得不认下。
这些东西,一部分会被自己留下,而另一些则会送到京城各家府邸中。
刑部当中自然有人会向裕王府通风报信,都不需要魏广德打听就知道,杨选等人被问话的内容及答复。
其实条陈很简单,简述遇到的困难,以及请礼部补选抄录儒士等,只不过提议多在国子监监生之中挑选。
杨博看着魏广德,片刻才点点头道:“既然裕王有此意,我知道了,等江总督回京城后,会和他商议此事。”
既然杨博在这里,徐阶也不介意让他看一眼,总归不是什么军国大事。
至此,蓟镇战事才算彻底结束,接下来就是扫尾工作,也就是定功罪。
锦衣卫本就是皇帝选择的白手套,做脏活累活的,而且审理过程都不必对外朝负责,直接审结交皇帝终裁。
魏广德开口说道。
魏广德把现在百余名抄录儒士的现状一说,徐阶就明白过来,低头打开瞿景淳上奏的条陈。
不过,就是这样的奏疏被司礼监批红,发往内阁,连同此前刑部上奏奏疏一起执行。
虽未审结,不过三法司其实已经对杨选、徐绅、卢镒等人的罪名已有定论,只不过暂未公开,还需先征得嘉靖皇帝的许可。
“下官明白了,一会儿我有事回裕王府一趟。”
“你是说,担心江东提高大同军部将的功劳,压低宣府军那头?”
听到徐阶这么问,杨博也是一副饶有兴趣的样子站在一旁不走,魏广德只好拱手道:“徐阁老,礼部所选之人,大多是德高望重的儒士,这个年纪、身体就不比年轻人,而抄书也是颇费精力.”
都不需要徐阶询问,只要是被召入永寿宫,他几乎都能在御书案上看到一本《永乐大典》。
魏广德只是淡淡说道。
魏广德对张吉吩咐道。
不过刑部还迟迟没有上奏,主要还是嘉靖皇帝要追究的杨选通贼之事。
奏疏上午送上去,下午锦衣卫指挥朱希孝就亲自到了刑部大狱提人,打入诏狱审理。
吸收民间儒士参与,其实也是为了向士林表现出朝廷的一种态度,对读书人友善之意。
“是的,兵部打算调马芳出任蓟镇总兵官,我记得早前你就提过此事。”
也是在这天,魏广德在府里看到了马芳派人送来的三车财物。
出了宫门,两人自然也分开,各自回衙门。
“是啊,当初是有这个心思,只不过后来淡了。”
杨博上奏条陈,以经略蓟镇事宜议处督、总标下亲兵一事,以此战中各部参战官兵战力对比,建议总督、巡抚、总兵个建一营亲统之兵,即为标兵。
其实,对于杨选来说,他很清楚自己这次怕是逃不过去了,在他得知裕王府送还礼物后就已经有所预测。
魏广德答道。
徐阶点点头,算是认可杨博的话,不过对于此事当时的安排,可不是这么简单的。
魏广德又开口问道。
不过以裕王的性子,断不会否了这种事儿。
“可毕竟亲疏有别,这次不管怎么说,大同军都是江总督亲自督战取得的胜利,大同军从上到下,无不会对江总督抱有别样心思。”
借这次陛下调整官员的机会,其实对裕王府何尝不是一个机会。
杨博闻言站定,看了眼魏广德,伸手点点才笑道:“不至于,不管是宣府军还是大同军,可都是江总督的手下。”
杨博低声问道。
刑部是查无实据,杨选本人也是竭力否认,死不认罪。
大帅督战,部下用命,才是战必胜的先决条件。
可就这么上报的话,黄光升知道,嘉靖皇帝肯定是不会满意的,可要硬给杨选安上里通外国之罪也是强人所难,黄光升陷入进退两难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