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讳言,黄先生学识精湛,但是性格狂狷,颇有名士派头,因为本身是庶出,因此用章先生的话说,是反封建反的走火入魔了,以至于忘乎礼法,蔑视道德。”辜幼文说道:“私生活尤其不检点,一生经历了无数次婚姻,章太炎夫人汤国梨骂他‘有文无行,为人所不齿’,是‘无耻之尤的衣冠禽兽’。”
“但是他为人子却是至孝,章先生对这位大弟子就颇为宽容,认为他酷似阮籍,丧母时哀痛呕血,仍是纯孝之人,内心是善良的,并非残忍之徒。”
周至这次却直接摇头:“没有这个说法,在儒家的思想传统里,家庭只是社会最小单元,而维持家庭伦理的最基本一条,也的确是孝。”
“孝心是起源自婴儿初生时,对父母的孺慕之心,是良性的本能,以及这点良性本能的初级延续。”
“《三字经》所说的‘性本善’,指的就是这一点。”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社会关系会也会渐渐扩展,相应的道德标准也应该跟着提高和宽泛。”
“如果一个人到了进入社会,还没有建立起除‘孝’以外的其他道德品质,那么他的人格就是不健全的,他其实还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大婴儿’。”
“修齐治平,不能修了一辈子,还只修得一个孝字,那是顽童,就算老了,也只是老顽童。”
“妙哉此论!”辜幼文不但没有指责周至对师长不敬,反而举起杯子来示意他和自己碰一个:“看来周至是修过大学之道的,内心明达通透,至少在这一点上,胜过黄先生了。”
江舒意有些疑惑:“师祖祖,周至还是中学生,你说他修过大学之道,刚刚讲黄先生的时候,说他在那么多大学里当教授,做校长,为何还是‘小学的集大成者’呢?”
辜幼文笑而不答:“这个让达文跟你解释。”。
周至给江舒意挑了一箸她最喜欢的牛肉炒青菜:“我说的这个小学,大学,是国学里的分类,《尚书大传》云:‘古之王者必立大学、小学,使王子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十有五年,始入小学,见小节焉,践小义焉。二十始入大学,见大节焉,践大义焉。故入小学,知父母之道,长幼之序。入大学,知君臣之仪,上下之位。”
“班固《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
“这里提到的《周官·保氏》,里边有一句:‘掌养国子,教之六书、九数。六书者,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也’。看得出来,小学里的‘六书’,指的就是学习文字的音,形,义。”
“段玉裁深通音训,幼时读朱子《小学》,其文集中尝言:‘小学宜兴全体,文字仅其一端。洒扫、应对、进退,未尝不可谓之小学’。”
“这也和《大戴礼·保傅篇》里所言的‘古者八岁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相匹配的。”
“而《保氏篇》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六艺,因此六艺者,小艺也。而后代则垂髫而讽六经,六经者,大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