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本网 > 其他类型 > 论语新论传统经典的当代意 > 第8章 论语公冶长第8章 仁德之辨与弟子之能—孔子的审慎评价

第8章 论语公冶长第8章 仁德之辨与弟子之能—孔子的审慎评价(1 / 1)

原文: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解读:

一、原文释义,启迪智慧

孟武伯向孔子询问:“子路具备仁德吗?”孔子回答:“我不知道。”孟武伯再次追问。孔子说道:“子路啊,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可以让他去掌管军事方面的事务,然而我不能确定他是否达到了仁德的境界。”孟武伯接着问:“冉求怎么样呢?”孔子回应:“冉求呀,在一个有着千户人家的城邑或者拥有百辆兵车的采邑里,可以让他担任总管一职,但是我不清楚他有没有达到仁德的境地。”孟武伯又问:“公西赤又如何呢?”孔子表示:“公西赤啊,身着礼服站立在朝堂之上,可以让他负责接待宾客,只是我不晓得他是否称得上仁德。”

在此,“仁”这一概念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占据着核心且至高无上的地位,它是一种涵盖了多重维度的完美道德境界和人格修养。仁包含了对他人的关爱、慈悲与同情,是发自内心的善良与温暖;意味着坚守道德准则和正义,行为正直、公正且无私;要求具备自我约束和自我提升的意识,不断反省和改进自身的不足;还体现为对社会和大众的责任与担当,积极为他人谋福祉,为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贡献力量。

“不知也”,这看似简单的三个字,实则蕴含着孔子极度的审慎和严谨。“不知”并非是孔子真的一无所知,而是他对于仁德这一极其深奥和难以准确界定的概念,不愿意轻易地、草率地给出一个确定的判断。这种回答方式反映了孔子对仁德的敬畏和尊重,也体现了他在评价一个人是否达到仁德境界时的谨慎和周全。

“千乘之国”,“乘”指古代兵车的单位,“千乘之国”意味着一个规模较大、军事力量较强的国家。这一表述不仅描绘了国家的实力和规模,也暗示了治理这样一个国家所需的能力和责任。

“治其赋”,“赋”在这里指的是军事方面的工作,如征兵、练兵、军需等。“治其赋”表明子路在军事管理方面具备一定的才能和能力。

“千室之邑”,“邑”是古代居民聚居的地方,“千室之邑”表示一个有千户人家居住的城邑,规模不算小。

“为之宰”,“宰”即主管、总管,说明冉求有管理和统筹一个区域事务的能力。

“束带立于朝”,形象地描绘了公西赤穿戴整齐、仪态端庄地出现在朝堂的场景,展示了他的礼仪和风度。

“与宾客言”,强调了公西赤在外交和接待方面的能力,能够与来访的宾客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孔子的这些回答,既明确指出了每个弟子的专长和所能胜任的职务,又对他们是否达到仁德的终极境界保留了谨慎的态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空间。

二、深度思考,哲思翱翔

1.仁德标准的难以衡量的深入探究

孔子在面对孟武伯关于弟子仁德的询问时,多次以“不知”回应,这深刻地反映出仁德的标准并非是可以简单量化或一目了然的。仁德是一种极其深邃、复杂且综合性的内在品质,它融合了一个人的道德观念、情感倾向、行为举止以及对他人和社会的关怀程度等多个维度。

要准确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正达到了仁德的境界,不能仅仅依据某一孤立的事件或短暂的表现,而需要对其长期的行为模式、内心的动机和价值取向进行深入的观察和分析。

最新小说: 病娇黑泥合集(弯掰直文学) 怂包美人穿七零,野痞首长宠妻忙 beta拒绝玛丽苏(np) 你才O装A,我真A 我与反派奉旨成婚 和疯美O上恋综万人嫌爆红了 捡来的霸总O跑了 咸鱼店长捡到小皇女后 港城玫瑰 谋杀那个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