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平元年(建宁五年)
随着士人被大肆抓捕、驱逐,宦官势力达到顶峰,朝中但有得罪宦官者,轻则贬职免官,重则问罪下狱。
加上边境不宁,军费拉高,使得刘宏又不得不倚重宦官,因此对他们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自己亲自上手卖官鬻爵。
因为刘宏十分明白,靠宦官治政,跟提拔狗官没有区别。而士人多遭贬斥,朝中有大量的官职空缺,既然如此为何不利用这种机会,筹够军费?
于是从三公到九卿,乃至地方的太守县令,刘宏都对其明码标价,只要交够了钱,就能够得到升迁。
此外,刘宏也为了防止王甫、侯览这几位大宦官做的太过分了,又加设了几位中常侍,使得中常侍的人数第一次来到了十二人,创下大汉宦官势力达到的新高。(原来的大宦官曹节已经于建宁三年去世)
而这十二人,并不都与王甫、侯览相善,甚至有几人与被禁锢的党人之间都或多或少有些关系。
但是纵然是做出了如此多的防备,刘宏对于王甫几人仍然有戒心,毕竟这几位都是斩杀过大将军、太傅的人,杀心太重。刘宏清楚,有的人,只要破除了心中的界限,就会没有敬畏之心了。
还有一个因素,刘宏没钱了,王甫、侯览等大肆敛财多年,其与党羽的家资有多少,根本就算不清楚。
五月
有司检举中常侍侯览专权骄奢,刘宏便下诏收回他的印绶,并明里暗里逼迫侯览自杀,又罢免了所有阿附他的人的官职。
同年太傅胡广逝世,朝议以杨赐、刘宽、张济三人教授刘宏。
同年,勃海王刘悝被中常侍王甫指使他人诬陷谋反,下狱自杀。
面对王甫陷害宗亲,刘宏心知肚明,但是还没到时候,因为侯览倒了,刘宏饱了,这几年的边疆军费够了。这种移动的钱库可不好养。
熹平六年
王甫联合太中大夫程阿构陷宋皇后以巫蛊诅咒刘宏,随即宋皇后被废,死于暴室。
这些年,凭借着卖官鬻爵的钱,以及查抄侯览余党的钱,刘宏对边疆的战事支持度十分之大。
虽然不时有蛮族、妖道在偏远地区叛乱,但是都被卢植、臧旻、朱儁等人平定,没有酿成之前西北羌乱那样的大乱,这让刘宏甚至认为天下已经在他的精明手段下,稳如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