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依旧有魏叔玉这种青年谏臣,但也有白遐、白侃、高履行、杜志经等青年儒臣,说话又好听,办事又得体,被其引为肱股。
其中白遐是白宸的嫡子,白侃是白定的嗣子。
白定英年早逝,在升任翰林院学士不久,贞观十二年便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白侃作为承嗣白定的嫡子,被李世民看重,召为太子侍读,陪太子读书。
因为承袭了其父学识,加上受到了家族的良好教育,使得白侃十分得李承乾喜爱,引以为好友。
“七郎,你说,魏王势大,孤该如何做,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
面对太子的询问,白侃说出了心中所想:
“如今魏王受到陛下的喜爱,这是因为他献上《括地志》的原因,就如当初殿下献上《孝经章句》、颜师古所注的《汉书》一样。”
“当初陛下不也是如获至宝,大加称赞殿下,并命人将其收入皇家秘阁之内。”
“如此看来,与魏王所获得的没有什么不一样,这是一个父亲看到自己的儿子有所成就,做出的本能的反应,合乎本性的欣喜,殿下无须担忧,只需要做好自己就可。”
“而且我观陛下,并没有废除殿下而立魏王的意思,不需要杞人忧天啊。”
虽然白侃如此说,但李承乾心中仍有担心:“可我这脚疾?”
足疾一直是李承乾心中的痛,自古以来身体残缺者无缘储位是公论,因为这会损害皇家威仪。
想想看,若当外邦朝贡,发现皇帝有脚疾,这是天然授之以柄的地方。
白侃内心叹息,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劝说他,自从李承乾受伤以来,白侃宽慰得够多的了,但仍旧无法打消李承乾的担忧。
就在白侃无言以对时,白遐说话了:“殿下难道不欲为陛下之子乎?”
李承乾立即皱起了眉头,看向白遐,想不通今天怎么就连白遐都要自谏自己,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最讨厌谏臣了吗?
他本不欲说话,但白遐继续道:“陛下何其宽宏大量,功绩比高秦皇汉武也不遑多让,做出了多好常人不敢为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