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十一载十一月
杨国忠受命出征黔南,身上兼有黔南、剑南二节度使,此时才抵达剑南道泸州前线。
早在天宝十年,黔南诸族不满大唐高压政策久矣,起兵反抗,时任剑南节度使杨国忠推荐亲信鲜于仲通为主将,令他率军攻打南诏,结果失败,损失数万人。
然而由于反叛军只是不满朝廷欺压,故而仅仅只是结寨自守,拒不纳贡。
所以并没有侵占剑南道的土地,再有黔国公府在黔南劝阻,反叛力量仅在黔南道,且起起伏伏。
为了谋取战功,杨国忠借用黔南与中央之间的信息差,为鲜于仲通遮掩败绩,伪造战功上报朝廷。
朝廷以为真,所以并没有怪罪二人,反而加官进爵,让杨国忠身兼剑南、黔南二节度。
虽然遮掩了败绩,但杨国忠深知黔南问题必须要解决。
故而提拔黔南当地的蛮人领袖孟良柱为黔南兵马使,以为招揽黔南各部。
谁知孟良柱上任后大肆敛财,欺压良善,凡是以往与他有仇的部落、家族多被其查抄。
黔南各地大惊失色,本来有所减缓的反抗势力再次聚集起来。
不仅如此,孟良柱还派人挑衅南边从骠国刚独立出来的木邦,想要欺负小势力,以谋取更多的战功。
结果木邦军忍无可忍,动用所有力量起兵反攻唐军。
孟良柱不得民心,加之木邦首领派人联络黔南各部,约定驱逐唐军后各部自治。
早已无法忍受的黔南各部首领、汉人豪强纷纷起兵袭扰唐军粮道,致使孟良柱大败,一路退回黔南收服昆州。
消息传到长安,这才有了杨国忠召集大军南下之事。
然而当杨国忠意欲在长安附近募兵南下征讨叛军时,百姓们一听是去黔南,这与流放何异,所以没人愿意应募。
无奈,杨国忠只好派御史捕人强制送到军所,东拼西凑,这才募集了十余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