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六载十月,虽然河南血案、诸镇联名弹劾宰相等一系列足以影响一国的政治事件,在李隆基一力弹压,以及李林甫让权疏财退至崖边的结果落下帷幕。
但政治影响力却仍旧存在。
在诸镇联名中,朔方河东河西陇右四镇节度使王忠嗣,引起了李隆基与李林甫的关注。
身为镇守边疆的重将,手握十余万边军的节度使,西北军镇第一人,在政治中站队,显然是不理智的。
十月,王忠嗣下属将军董延光进攻石堡城失利。
早些时候被李林甫安插进西北军中的亲信,济阳别驾魏林察觉先机,抢先找到董延光。
“将军乃王公麾下大将,石堡城不过一小城而已,如今攻坚失利,损兵折将,朝廷定会问责。”
“王公乃西北魁首,往昔被陛下引以为养子养在宫中,今朝廷论责,定要落在将军身上了,免爵夺职算是轻的,就怕身陷囹圄,流放大洋,悔之晚矣。”
董延光被说的心头发颤,惊惧的向魏林请求一条活路。
魏林便说出了转投李林甫的办法。
“将军知道,李公任相十余年,自大唐立国以来未有如此长久者,可见李公在圣心久矣。”
“再说前半年李公被诸镇诬陷弹劾,最终怎么样,李公照旧全身而退,可见李公能力如何。”
“不瞒将军,朝中对王公早有非议,就连圣人也对王公不似以往那样亲近。”
“为何?一者王公擅自插手朝政,乃边将之大忌,二者王公得罪李公,焉有好下场。”
董延光被说动,但仍旧对背叛王忠嗣心有不甘。
魏林接着说:“在下素知将军之忠义,然而将军焉知王公之危险乎?”
“请先生解惑。”
“王公出镇朔方、河东、河西、陇右四镇节度使,威震西北边陲,各族不敢稍微侵占,此乃王公之威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