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元二十一年七月二十八日,俱文珍等逼迫李诵下制:“积疢未复,其军国政事,权令皇太子纯勾当。”正式禅位于太子李纯。
同时,他们更是以志同道合的袁滋、杜黄裳等世族官员为宰相,以取代高郢、郑珣瑜等寒士、科举出身的宰相。
八月四日,宦官们拥立李纯即皇帝位,李诵退位,称太上皇。
八月五日,李诵徙居兴庆宫,改元“永贞”。
永贞元年八月六日
朝廷下制贬王伾为开州司马,王叔文为渝州司马,不久二人先后身死。
九月十三日,革新派旗手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柳宗元为邵州刺史,韩泰为抚州刺史,韩晔为池州刺史。
十一月七日,贬韦执谊为崖州司马。
十一月十三日,朝议刘、柳等人贬得太轻。
十一月十四日,再贬刘禹锡为朗州司马,柳宗元为永州司马,韩泰为虔州司马,韩哗为饶州司马;又贬程异为郴州司马,凌准为连州司马,陈谏为台州司马。
永贞元年正月十九日
兴庆宫传出李诵病重的消息
正月二十日,兴庆宫传出钟声,李诵驾崩,李纯下诏改元“元和”。
至此,以李诵为中心,王伾、王叔为辅佐,韦执谊、柳宗元、刘禹锡等数名旗手为先锋的“永贞革新”宣布失败。
原本因为革新派政治一清的大唐再次迅速恢复原状。
被贬的贪官污吏再次占据高位,宦官再次夺回军权,派出地方的使者依旧巧立名目敛财,朝廷官员依旧尸位素餐,地方军镇依旧我信我素,侵吞国家职权。
元和元年三月
汴州,宣武镇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