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错误984章在前)
夏承乾三年四月
虽说朝廷定下了截取东川的战略,但军队的召集、粮草的提前征调、什么时候出兵,该派哪员战将领兵,都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定下来的。
四月十五日
散骑常侍、礼部侍郎、正议大夫、文华直学士、开国县子白东昌来到勤政殿,大拜道:“陛下,白原诸贤已经到了。”
正埋头苦干处理军政的白涧听到后,连忙惊喜道:“哦,快请至温室殿。”
白原诸贤,指的是在晋白书院、松溪书院等河东、河北各地治学的白氏诸子。
当初因为梁军侵入太原的缘故,晋白书院被摧毁,里面的师生死的死、逃的逃。
白氏夫子、学子大多都随着松溪白府、松溪书院遁入太行山的祖地-白原。
一直到承乾二年,白氏家主、大夏太上皇白奕于白原逝世,享年八十四岁。
按照白氏的旧制,新任家主理应到白原为先家主守孝一年,以示传承有序、礼仪不断。
但由于白原与夏境被唐军断隔的原因,白涧无法入原守孝,只能改变方法,在开封为白奕立衣冠冢,亲自到太庙守孝一年。
家主逝世,白原没有了掌舵人,使得在白原避难的诸贤起了不同的心思。
有人提议应该重新出山,有人认为应该继续避世。
双方在白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其中晋白书院出身的大多偏向出仕,松溪书院出身的大多偏向避世。
大辩论在白原议会堂展开,持续了三月,还是没有最终结果。
最终众人请出了暂时主持白原事务的族老院太上族老,原主院正白宝。
白氏族老院是一个很特殊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