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承乾十一年,后唐长兴四年
眼睛夏国收江陵,降蜀地,后唐的版图一步步后撤,几近损失了一半的国土。
虽然多是附庸之地以及新附之地,但版图的缩水,是不可作假的。
与之相对的,便是夏国一路高歌猛进,上下齐心。
如此对比之下,便显得李嗣源昏庸无能,丧土失疆。
若不是李嗣源登基前的战功支撑,以及自己身为李克用养子的身份加持,早就被下面的人推翻了。
因此,他急需一份军功,支持他往后的统治。
不然还不等他死,下面的人便要造反了,皇位必然不被他这一脉的子孙所有。
三月五日
夏州党项人首领,定难节度使李仁福卒。
三军立夏州左都押衙、防遏使,李仁福次子李彝超为留后,并上书请求册立李彝超为新任节度使。
定难军的请立书来到长安,李嗣源心思活络,欲用“换镇”的方式兼并夏州定难军。
结果遭到李彝超的严厉抵制。
李嗣源“大怒”,调兵攻打夏州。
谁知征讨的唐军久攻不下,又逢北方契丹人犯边,他骑虎难下。
好在李彝超也知道仅凭自己一支边军是无法与占据整个关中、河东、河北一半、河内的唐国相比的。
于是再次上书给李嗣源,陈明利害,自行认错,并点出了现如今契丹人才是公敌,请圣人息怒,自己愿意上贡马千匹,用以赎罪。
李嗣源有了阶梯,顺势而下,接受了李彝超的赔罪,并授任其检校司徒,充定难军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