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r\r
杨衍与明不详、彭小丐趁夜回到四川茂州。三人先买了辆马车,杨衍换上一套亮青色劲装,腰插长刀,俨然是一副护院打扮。他身上没有通缉令也没仇名状,显眼些也无妨。
彭小丐把好不容易长出寸许的短发短须又都剃了个干净,换上一套藏青长袍,外罩一件洗得发白的淡蓝棉袄,把那口招牌的黑刀塞到马车底下。
明不详则褪去那套洗薄的白衣,换上淡蓝襟边白色蜀锦袍,系黄底紫格纹腰带,戴小冠,披狐裘大衣,一张俊脸粉雕玉琢,气质翩翩,俨然是个富家公子。
这一身装束连同马车共花了二十几两银子,一小半是从尸体身上扒来的死人钱,一大半是明不详出的。杨衍好奇明不详哪来这么多银子,明不详说是他人所赠,他向来问一句答一句,杨衍也未深究。
等打扮停当,明不详便是公子,彭小丐成了老管家,杨衍则是个保镖。
三人在马车上放了几口箱子,压些石头让车痕更深些,这才折回甘肃。明不详形貌惹人注意,又在陇川镇上住过七天,他们索性绕过陇川镇,沿驰道向定西一带走去,路上遇店则歇,遇村便宿,拖拖拉拉,两三日后来到一处名唤“九沟里”的小镇。
这九沟里比陇川镇大了些,又在驰道上,但甘肃商旅少,又正值寒天,行人也少,客栈里只有零零落落两三个客人。“保镖”杨衍走在前头,护着后头的明不详“公子”,“老管家”彭小丐佝偻着身子,落了一步的距离跟着。等明不详就座,“老管家”跟“保镖”才在另一桌坐下。
彭小丐的通缉文书就贴在客栈墙上,掌柜的瞧他面熟,回头望了眼通缉画像,顿觉形貌像了个七八成,吃了一惊。只是一来哪会有通缉要犯这样大摇大摆登堂入室?二来就算他真是通缉犯又如何?掌管此地的门派是星宿门的支部,到时引来门派中人在这里一场斗殴,把店给砸了,人却跑了,赏金没着落,反要赔上一笔冤枉钱。甚或惹毛了太岁,一刀就把自已给宰了也不是不可能。不如先缓缓,掌柜的想,试探试探,若真是通缉文书上的彭小丐,等他离了店再去通报也不迟。
杨衍见那掌柜的鬼祟,料他起疑,幸好通缉文书上并无自已形貌,要不一双红眼惹人注目,早被拆穿身份。他大声喊道:“小二!”
应声而来的是个姑娘,估计是掌柜的女儿,瞧着十八九岁年纪,一上来那双小眼珠子就直往着“明公子”身上转。“明公子”点了几道素菜,说是母丧持斋,过了会,斋菜送上,“明公子”闻了闻,把管家叫来嘱咐了几句。
“彭管家”对掌柜的说道:“公子说油锅没洗就炒菜,沾了猪油,重新上几道菜来。”
掌柜的忙问厨房,果然掌勺的贪懒,掌柜的连忙道歉,想这公子果然是个养尊处优有品味的,连这么一点猪骚味都能品出来。又见那管家弯腰驼背,精神委靡,浑不似个通缉人物,掌柜的当下便去了几分疑心,让厨房重新上了几道素斋。
彭小丐顺势与掌柜的攀谈,问起往边关怎么走。那掌柜的本也疑心这商不商旅不旅的外地客寒冬赶路所为何来,趁机试探几句,这才知道“明公子”的父亲是铁剑银卫,幼时母亲不堪贫苦,改嫁了四川商客,继父早丧,三个月前母亲身故,“明公子”眼看举目无亲,就将家产变卖一空,带着母亲的骨灰到边关,想要认祖归宗。
彭小丐话虽说得小声,但冬日宁静,客栈人少,几句话都给周围人听了个一清二楚。“明公子”用完午餐,结帐时掏银两,不慎误取了一小锭黄金,忙又收了回去。结完账,主仆三人上了马车,往北而去。
杨衍驾着马车,问道:“客栈里有耳目吗?”
“不知道。”彭小丐问明不详,“那客栈的姑娘给了你什么?”
明不详取出一张纸条,上头歪歪斜斜写着几个字,显是写得惶急。他道:“就是报自已闺名,约我晚上东城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