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目睽睽之下,陈宁讪笑两声,质疑道:“会不会压根没有人上奏,是陛下他自己对这蓄奴之事有意见,才假意编出个‘奏报’之说,蒙骗咱们?”
陈宁的猜想,倒也不无道理。
朱元璋是九五之尊,做任何事都讲求个“师出有名”,他若什么都不提,径直便要废除奴籍,未免显得太过独断专横。
编出个“地方官员”的奏报,可凭空捏造个“蓄奴之风盛行”的由头,好为他废除奴籍提供借口。
众人思量之下,对陈宁的说法半信半疑。
倒是陆仲亨态度鲜明,断然摇头道:“不可能,陛下久居深宫,若非有人奏报,他怎会好端端提起蓄奴之事?”
陈宁显然早就有过深思熟虑,不假思索便答道:“许是他微服私访,在民间看到蓄奴之事,才生出废奴之计呢?”
众人思量之下,又缓缓点头:“倒也有这种可能,陛下最喜欢微服私访的……”
但陆仲亨依旧坚持己见,他大摇其头:“陛下微服私访,又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他哪一年都要往民间走访数遭,怎会到今日才撞见蓄奴之事?”
这般解释倒也有理,席上宾客稍作思量,又改弦易辙,站到陆仲亨那一边去。
蓄奴之风绝不是今日才兴起的,朱元璋若真是同情奴籍之人,早就该将这事拿到朝堂公议了,何至于等到今天?
陈宁辩驳不过,又碍于身份地位不及陆仲亨,便也蹙眉点头:“吉安侯所说,倒也不无道理。”
原本只是凭空猜测,对于自己的主张,他倒也没有绝对把握。
陆仲亨大手一挥:“不管是否有人奏报,咱总得查个清楚。若真是有人幕后策划,咱总得将这人给揪出来不是?总不能白白花了银子,却不知死在谁人之手吧?”
这倒是最稳妥的办法,管你有枣没枣,先打他两竿子再说。
真查不出端倪,再认栽也不迟。
众人连忙点头附议,拱手道吉安侯言之有理。
席间谈得热闹,众人群策群力,纷纷提出各自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