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的这一条计策,可谓是一箭双雕,既解决了孔融这个威胁,又让公孙瓒成为北军的盟友,成为王景用来牵制袁绍的筹码。
“剩下的两个问题人物之中,其实真正对我军有威胁,就只有野心勃勃的袁绍。至于徐州陶谦,此人年轻时尚有几分气概,如今垂垂老矣,沦为庸碌之辈。只要我军展露强势,他必然不敢动作,只会采取守势。而袁绍不同,他在统一冀州之后,必然会倾巢而动,南下征伐。”
这一通分析,将天下大势剖析得明明白白,若是让刘备听了,怕不是要捶胸顿足,痛哭流涕。
若是早几年前他有郭嘉这样的谋士,何至于混成今日这副凄惨的模样啊!
只能说郭嘉不愧是郭嘉,不仅消息灵通,而且分析到位,将中原各路诸侯的心态看了个透澈,仿佛掌上观纹一般。
鬼才之名,实至名归。
“袁绍,确实是一个强敌,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王景目光沉凝,不禁想起了三国历史上的袁绍。
在官渡之战前,这位袁家庶子可谓是气运加身,如有神助,做什么都顺风顺水,仿佛是受到天命眷顾一般。
转战冀州之后,韩馥手下大将麴义立刻反叛,给了袁绍可乘之机。
与麴义合作之后,派出荀湛,三言两语,就吓得韩馥将邺城乃至整个冀州拱手相让。
再然后,袁绍便与公孙瓒爆发军事上的冲突,明明袁绍军实力屈居劣势,不被天下各路诸侯所看好,结果袁绍却愣是凭借着大将麴义所率领的精锐部队大戟士,在界桥之战中打得公孙瓒大败亏输,之后更是连战连捷,最终攻入辽西,灭亡了强盛一时的公孙瓒军。
可以说在官渡之战前,袁绍基本上就没怎么经历过惨败,就算是讨董失利,实际上主力部队也没怎么折损,反倒是曹操损失惨重,甚至差点连命都输掉。
纵观如今的天下大势,在各路诸侯之中,论才能和实力,袁绍可以称得上是人中龙凤,除开王景之外,天下间能比得上袁绍的英雄豪杰,也不过是曹操、刘备和孙坚、孙策等寥寥几人罢了。
但真正能让王景顾虑的,不是袁绍的才能或者实力,而是他的运势。
和官渡之战前的袁绍交手,等于在赌桌上和一个鸿运当头的赌徒对赌,对方光是靠运气,就强得离谱,能让你无可奈何。
但对手强大,才需要未雨绸缪,认真准备。
王景心中开始琢磨着要如何在冀州打败袁绍,决不能把战争再带到兖州,否则就算能胜,沦为两大势力角逐战场的兖州也绝对会变成一片白地,到时候重建的话,又不知道得出多少血了。
冀州是大平原,地形开阔平坦,适合骑兵作战。
而长途跋涉地进军,粮草才是最大的问题,所以王景就想到了要组建一支战车部队。
别看春秋战国时代结束后战车这种兵器就在战场上绝迹,就觉得这是一种被淘汰的落后战术。
实际上依照正常的历史轨迹,经过唐宋两代的发展,到了明代时,原本被淘汰的战车再次大量出现于战场。
只不过那时候的战车,其作用已经与最初之时截然不同。
明代的战车,除了用于攻城和运输,以及设置障碍、提供侦查的制高点外,在军队野战中,真正的作用是用来为军队布置防御工事和提供火力支援。
当然,这样的战车用来运输粮草和兵员也极为合适,王景心中琢磨的便是建立起一支以战车战术体系为主的特殊部队,并且打算将之命名为龙骧卫。
冀州多平原,正是最适合运用战车战术之地。
心中有了主意,王景当即做出决定:“目前我军已有河东和洛阳两座大营,为了对抗袁绍,我欲在任城,设立一座新的兵营,同时组建一支新的军队。”
戏志才闻言大惊:“主公,如今兖州百废待兴,重建本就需要耗费大量的钱粮物资,恐怕没有余力另建一座新的大营。”
“钱粮的问题不用担心,到时候我自有办法。”
王景自然知道钱不够,但是如今正处乱世,现在的一切建设任务都要为军事让道。
戏志才还想再劝,但是见王景态度坚决,也只能无奈放弃:“属下明白了。”
荀攸面色肃穆,开口发问:“主公,不知任城大营建成之后交由谁来负责?”
此前的两座兵营,洛阳大营是王景亲自坐镇,而河东大营则由徐晃主持,徐晃被调动去守虎牢关之后,训练新兵的任务就被暂时交到了王陵手上。
但王陵本身就是河东太守,一地父母官,再让他负责军事训练,等同于让他同时手握军政大权,这太危险了。
一旦叛变,立刻就是割据一方。
王陵的忠诚度自然没有问题,但健康的权力体系,从来都不该依赖于某位官员的节操和品行,因为这些东西往往是最靠不住的。
王景听懂了荀攸这个问题的弦外之音,这是在隐晦地提醒他这个主公,随着北军地盘的扩张,应该开始注意地方的权力的制衡了。
否则日后尾大不掉,种祸不浅。
心中思量一番之后,王景有了决定:“传我命令,任城大营交由君明负责。”
典韦闻言,神色一震,随即出列,激动不已地向王景抱拳行礼:“属下明白!”
刚加入王景麾下,就获得如此信任,典韦心中已有决断。
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
掌控士卒的训练,这个权力一点也不小,甚至可以说是非常关键的职位。
从王景此前亲自担任洛阳大营的军事训练总教官,就知道这个位置有多么重要,不是核心嫡系,根本不可能触碰。
典韦内心很清楚,王景这么做,摆明了是让他尽快立功,好名正言顺地授予官职,让他有机会建功立业。
受到王景如此赏识和看重,典韦本就心怀凌云壮志,自然生出效死之念。
别看他领命之后,只是站在一旁肃然不语,实际上,典韦的内心深处,已经燃烧起了一团熊熊烈火。
宣布了对典韦的任命之后,王景又开始安排负责洛阳大营和河东大营的总负责人人选。
高顺被调动至京师,负责洛阳大营的日常军事训练,而潼关的防守则交由周泰负责,副将是张勋。
至于河东大营,则被王景实行军政分离,交给了阎行负责。
军营的设立,并不仅仅是钱建造就完事儿了,想要真正发挥效用,还是得建立相应的军事训练体系,军官培养体系,还有军械等军需物资的运输和补给,这些千头万绪的事情,都必须一一厘清,否则都会对一线士卒的战斗力造成削弱。
而在这方面,荀攸可以算得上是专业人士:“主公,属下建议,确立正兵的地位与待遇。然后营兵的选择,应当从各地的府兵当中,择优录取。”
此前王景已经和荀攸商量过这方面的问题,府兵不能锁死户籍,否则制度败坏就在三代之内。
历史上的隋唐由盛衰落十分迅速,就是因为对府兵制的过度依赖,以及没有给予府兵正规的晋升渠道所导致。
为此王景自然是要引以为鉴,对于荀攸的建议,他也是欣然应允:“那便依公达所言,先在兖州各郡县,设立军府,待任城大营建造完毕,便从各地府兵之中,择优选取士卒,进入大营训练,成为正兵。”
这个提案,不仅确立了正兵的待遇,更确立了正兵的身份和地位。
最重要的一点,是军籍不受地方管辖,而是独立出来,由王景完全掌控。
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真正正的将军权牢牢掌控在手里。别看这个三国有各种玄功妙法,仿佛伟力归于一身,强者以一敌百,一骑当千。
可实际上因为思能之力的存在,无论儒门还是兵家,都非常依赖集众之力,因此人数依旧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