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炎汉帝朝境内的各路诸侯为何不敢对世家豪族动手?
为何明明早期二袁弱得不行,在洛阳时被董卓撵鸡一样撵得抱头鼠窜,结果讨董之后,就迅速崛起?
原因很简单,那是因为世家和豪族掌握了大量的人口和土地,掌握了各种灵田和灵兽等修炼资源,以至于他们手里有钱有粮,甚至还有大量产业,能够自己铸造甲兵!
人口,土地,以及各种修炼资源,世家豪族其实才是炎汉帝朝当下最强大的势力,若非内部存在明争暗斗,其他阶层根本没有翻身的可能。
要知道,任何一路诸侯,只有依靠世家和豪族,才能快速崛起。
哪怕是王景,若非出身太原王氏,从一开始就修炼高等级的功法,还有家族的扶持,他想要崛起怕是难如登天。
除非有跳崖都能捡到绝世神功的气运,否则别说两年了,二十年都不一定能奋斗到校尉的位置。
至于先利用现代人的技术优势发家致富,那更是可笑。
对付你一个平民,世家和豪族可以明抢,根本不用钱。
袁绍和袁术正是因为掌握了袁家的人脉,所以很轻易就能获得大量的兵员、钱粮和军事物资。
孙坚破南阳,结果转手就将好不容易拿下的城池,让给了袁术。
是因为孙坚脑残吗?
不是,是因为孙坚明白自己占了南阳也没用,那个位置他坐不住,各方利益他摆不平知道吧,只有袁术才坐得稳,摆得平。
再看河北袁绍,能够取代韩馥,除了麴义的背叛和公孙瓒的来袭之外,更主要的原因,其实是冀州的本地世家,几乎全部都是一面倒地支持袁绍。
韩馥孤掌难鸣,他不让,就得死。
早期的刘备,为何居无定所,颠沛流离?
他有关、张这样的猛士,结果在请到诸葛亮出山之前,连一块立足之地都没有,为什么?难道真是诸葛亮谋略通神?
诸葛亮的谋略仅仅是次要原因,更主要是在诸葛亮加入刘备阵营之前,刘备根本入不了世家豪族的法眼。
除了糜竺之外,刘备早期几乎没有得到过任何一个世家和豪族的投资,所以他无论如何努力创业,如何奋力挣扎,最后都是失败告终。
没钱没粮没有兵,纵有吞天之志百折不挠,又能如何?
直到诸葛亮加入,刘备才算是得到了一部分南方世家豪族的认可,获得了钱粮以及人才方面的支持,也正是因为如此,刘备才在赤壁之战结束后迅速混得风生水起,仿佛如鱼得水,困龙入海。
然则成也世家,败也世家。
世家就如同后世的资本家一样,投资不是做慈善,人家是奔着要盈利来的。
你拿了世家的钱,就得为世家办事。
而世家逐利,鼠目寸光,竭泽而渔,一旦你选择俯首听命,你就只会变成傀儡,毫无自主权可言。
历史上的曹操,就是因为不甘心受到钳制,受到了兖州世家的反噬,遭受了张邈和陈宫等人的背刺,一度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
而也正是遭遇了这次背叛,让曹操看清了世家的本质,后续的唯才是举,屯田,训练青州兵,都是曹操为了摆脱世家的钳制而做出的努力,而他也靠着任人唯才和大搞屯田真正将力量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曹操能在官渡之战中胜出,既是偶然,也是必然,绝非单纯的好运。
毕竟你若是连袁绍第一波的横推攻势都挡不住,还哪有后面的奇袭乌巢?
如今的王景,也走在了相同的道路上,甚至比曹操做得更加彻底,就连北军的高层中,除了王凌之外,都没几个真正掌握实权的文官和武将是出自太原王氏。
比如王允这个亲爹,别看贵为三公,实际上权力直接来源于王景,他本人无兵无将,对北军的行动更是没有任何决策权,顶天了也就是能把王景叫回家骂个狗血淋头罢了,根本调动不了北军的一兵一卒。
王景连太原王氏都防着,其他世家和豪族更是可想而知。
而眼下府兵制又让王景的掌控力能够直达基层,绕过世家和豪族,掌握大量的土地与人口。
这次进取兖州,虽然战略上有诸多的坏处,但好处同样巨大。
荀攸经常与王景讨论,因此自然明白王景心意:“主公,兖州虽是四战之地,但只要平定叛乱,我们就能获得百万人口,尽得十万青州兵,此诚霸业之基也。”
随后,荀攸又开始向王景建议这十万青州兵的具体安置:“这百万降兵如今居无定所,只要给予土地,必可尽夺其心,使其感恩戴德,此生只听从主公一人号令。”
这一番话,可谓是说到了王景的心坎里。
十万青州兵,无依无靠,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向王景效忠。
然后父子相继,世代为兵,完全的职业化、世兵化。
如此一来,在形成战斗力之后,至少能存续三十年以上,并且百分百听从王景的命令,忠心耿耿,矢志不移。
掌握这样一股力量,才是真正抗衡天下世家的资本。
历史上的曹操,正是因为掌握这几十万的青州兵,因此才能在早期的数次失败中挺过最艰难的阶段,甚至在官渡之战中,在麾下绝大多数文武重臣都暗中向袁绍投诚的情况下,依旧打赢了这场决定曹魏政权命运的大战。
兖州之战,这百万黄巾众,才是最大的财富。
因此对于这些人,必须要妥善安置。
王景吩咐戏志才道:“我会命人从洛阳调集粮草运至任城,亲自安置这些这百万青州黄巾众,还请志才做好规划,从旁辅助。”
戏志才连忙应承道:“属下谨遵号令。”
郭嘉脑筋一转,笑着向王景建议道:“主公,如今来犯的青州黄巾军主力虽然覆灭,但残党尤众,还请派兵清缴各地,重整秩序。”
王景看到郭嘉的表情,愣了下,很快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当即笑道:“哈哈,奉孝此计,甚合吾意。”
果然是读书人的心最狠啊。
青州黄巾众的主力已经覆灭,就算不去理会,对方肯定也会跑个一干二净。
因此郭嘉建议出兵的真正目的,当然不是为了做好人好事,而是以剿匪为名,对兖州的地方势力进行重新洗牌。
愿意臣服的,那就交钱交人,交投名状。
不肯低头的,那自然是勾结黄巾乱党的地方恶势力了,趁机派兵将其消灭,也是应有之义,任谁都挑不出错来。
王景看向徐晃,目光幽深:“公明,此事情便交由你来处置,我会派奉孝从旁协助,帮你出谋献策,镇压叛乱。”
“是,属下明白。”
徐晃表情沉稳,心中却是振奋。
这明摆着是王景在给自己一个立功的机会,镇压叛乱,对眼下的北军而言,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随后王景做出了一些具体的安排和布置:“兖州之战刚刚结束,大军主力需要时间修整,我会从洛阳和河东调集兵力来协助完成此事。”(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