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取了个表字?呵呵,弄得文绉绉的就以为自己出人头地了?你别忘了吾等出身绿林,在世家和豪族眼中,吾等猪狗不如。”昌豨显然对孙观取了表字这件事非常不满,豺狼一样的眼珠子盯着他的脸,冷笑说道:“吾等一日是贼,便一辈子是贼,这是命数,改不了的。”
随后昌豨又嘲讽孙观:“什么宣高兄,你说的是奴寇吧,呵呵,当初说好了借兵救父之后,便与吾等一同上山落草为寇,结果这边杀了官,转过头就去投了另一个官,简直不知所谓。”
孙观和昌豨口中提到的人,其实就是臧霸。
只不过对待臧霸的态度,两人却是截然相反,孙观认同臧霸良禽择木而栖的举动,而昌豨则视臧霸为言而无信之小人。
宣高是臧霸族中长辈为其所取的表字,自有一种堂而皇之,心志高远的寓意。
而奴寇,却是臧霸在泰山为落草为寇时的外号。
单单是一个称呼,就看得出来,在孙观和昌豨眼中,他们对待臧霸的不同看法。
如今臧霸投靠了徐州刺史陶谦,为其征战疆场,剿灭徐州境内的黄巾之乱。
陶谦此人可不像演义中那样胆小怯弱,实际上陶谦在年轻时颇有才干,举茂才之后便历任舒、卢二县令、幽州刺史、议郎等职位,之后更是追随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对抗北宫伯玉,任扬武校尉,之后又随张温征韩遂、边章,立下不少战功。
从他的履历就看得出来,绝非什么文质彬彬的文士,而是一位杀伐果断的铁血战将。
中平五年,徐州黄巾乱起,当时陶谦被朝廷任为徐州刺史。
陶谦一到徐州,就立刻任用亡命东海的泰山人臧霸及其孙观等为将,结果一战便大破黄巾军,剩下的黄巾军也被迫逃出徐州境内。
黄巾破走后,陶谦上表拜臧霸、孙观为骑都尉,令其屯琅玡郡治开阳,驻守徐州北面。
与此同时,陶谦在治理内政方面,也颇有手腕,推行屯田,恢复生产,让徐州民心安定下来,恢复了昔日的繁华。
不仅如此,陶谦还积极打击盗匪,注重民生,颇有一番雄主的气象。
昌豨对于陶谦早有不满,他知晓孙观这次必定是代表陶谦而来,因而语气颇为不屑:“呵呵,当官当久了,这是又回来想做贼吗?还是你想来劝我和你一样,脖子栓上一条狗链,去给陶恭祖当看门狗?”
吴敦和尹礼默不作声,孙观已经和臧霸一起投靠了陶谦,现在忽然跑回来,这件事情确实有些诡异。
而不出昌豨所料,孙观今天回来,就是想要劝说其余三寇一起投奔陶谦。
虽然昌豨骂得很难听,但孙观为了股权大局,还是忍住了,他看向吴敦和尹礼,打算先劝服他们两人:“暗奴,卢儿,陶使君性格刚直,有大志向,如今乱世已至,正是大丈夫建功立业之时,尔等难道就不想追随雄主,博一身功名吗?”
孙观目光灼灼,看向眼前这两位昔日的同伴。
正因为他以前也是贼,所以自然知道吴敦和尹礼心中的想法。
如果有得选,谁又会想要落草为寇,过这刀头舔血的日子呢?
“眼下便有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摆在汝等面前,陶使君正值用人之际,只要汝等率众投靠,立刻就能获得都尉之职。若是能立下战功,封妻荫子亦不在话下,难不成汝等真要一辈子待在山里当个不能见光的山贼吗?”
吴敦和尹礼都被孙观说得有几分意动,目光开始游移不定。
正如孙观所言,在山里当贼看似逍遥自在,皇帝老儿来了也管不着。可只有真正在山里待过的人,才知道山上的生存环境有多艰苦。
缺水,缺粮,缺药材,生病了也不敢下山找人医治,只能硬扛着,是死是活全看天意。
命硬的,就活下来。
命不够硬,死了就直接往山下一丢,被野狗啃食,死无葬身之地。
当然最难受的还是山中生活艰苦,哪怕是他们也没法娶妻生子,毕竟有了孩子也难以养活,总不能让自己的儿子也当贼吧?
三不五时的火拼,内讧,还有黑吃黑勾心斗角,甚至是面对官府时不时的封锁和围剿,这种日子,当真不是人过的。
因此听了孙观开出的条件,吴敦和尹礼几乎只是略加思索,就准备接受邀请。
然而当他们马上要下定决心的时候,昌豨怒而拍桌,砰的一声巨响,石桌在他雄浑厚重的掌力之下直接四分五裂,此举吓住了吴敦和尹礼两人。
只见昌豨横眉怒目,破口大骂:“当贼有什么不好的?尔等一个个若非跟着我一起当了贼,早就被被人埋土里死得只剩下骷髅架子了!眼下居然妄想着要追随什么明主,怎地,日子稍微好过一点,就忘了自己的贼寇出身啦?”
昌豨一脸恨铁不成钢的表情,指着孙观、吴敦和尹礼的鼻子便是恶语相向:“吾等是什么人?吾等他娘的是贼啊!难道汝等忘了当初是为了什么才当贼的?”
孙观当年一家都被官府迫害,最后逼得落草为寇,若非昌豨暗中关照,他早就横死。
因此昌豨现在骂他骂得如此难听,孙观依旧没有翻脸,而是叹了一口气:“昌霸老大,我没忘。但人有好人坏人,官也分好官和坏官,徐州刺史陶恭祖心怀大志,又有仁德之名,实乃乱世之中难得一见的明主。更重要的是,他不在乎吾等之出身。”
孙观说得诚恳,昌豨却是一个字都不信:“糊弄鬼呢?这世上还有好官?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家人皆因为官府的恶政而死,因此昌豨对朝廷极为敌视,认为权贵皆是罪该万死,哪怕他暗中与许汜合作,也没把许汜当成盟友,彼此不过互相利用罢了。
炎汉帝朝四百年的江山社稷,到了如今已是积重难返,流民遍地,世道纷乱,值此乱世易鼎之际,横行泰山的昌豨自然也开始野心膨胀起来,心中所思所想,皆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皇帝别人做得,他昌豨如何做不得?
在昌豨的眼中,给别人打工,哪有自己当家做主来的痛快?
正是怀抱着这样的想法,昌豨把吴敦和尹礼都当成是他的手下,此时大声喝问二人:“婴子说陶谦是好官,你们就当真信了?而且就算婴子说的是真的,但现在是好官,也不意味着他以后也会是个好官,万一哪天用不上吾等了,嫌弃吾等是贼,到时候狡兔死走狗烹,又当如何?”
接受官府的招安,然后莫名横死的绿林同行太多了。
昌豨的话很快就让吴敦和尹礼再次心生顾虑,原本他们还想接受孙观的邀请,但是现在仔细想想,确实觉得不太靠谱。
孙观见状也是倍感无奈,他本想多拉几个伙伴回去,为主公陶谦的事业添砖加瓦,从而得一份晋身之资。
结果被昌豨所阻,终究难以成事。
昌豨见喝止住了吴敦和尹礼两人,脸上遂露出得意洋洋的表情:“别总想着去投靠谁。现在世道纷乱,想要闯出一番名堂,何必寄人篱下看人脸色?吾等手里有刀,想要功名就不能自己去取吗?又何必向权贵摇尾乞怜,吃那嗟来之食?”
这一番话,简直是说道了吴敦和尹礼的心坎里,挑动着他们心头的野火熊熊燃烧。
生逢乱世,他们也想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下。
“昌霸老大,你说的没错,给别人卖命没什么意思,要拼命,就为了自己的未来拼命!”
吴敦举起手里的刀,目光里野火熊熊,显然也是被昌豨方才的一番话给挑动起了斗志。
尹礼也是咧开大嘴,笑得瘆人:“没错,我们可以自己干啊,何必为他人卖命?”
昌豨见此,哈哈大笑:“这才是我的好兄弟,给别人卖命,哪有为自己打拼来得痛快!”
孙观无奈地摇了摇头,劝说失败,他也只能空手而归。
不过昌豨却是开口叫住了孙观:“难得来一次,就这么无功而返,你回去之后要如何向陶恭祖交差啊?”(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