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倒是很好解决,除了少数部件需要铁皮之外,其他需要大量消耗的材料无非就是普通砖石和特制的耐火砖。
整个炼焦过程大概在七天左右,成焦率比之前高了不少,这种炉能够利用炼焦产生的煤气加热炼焦炉,同时能回收一部份的煤焦油。
这些用水冷却回收之后的焦油被收集到陶罐里,准备将来作为化工原料。
终于,焦炭和生铁都准备好了。
黎丰当即召集起了铁场的工人。
老李亲自穿上了石防护服和手套,戴上专用的帽子。
黎丰和他把几个要点和各个操作岗位的人讲了一遍,一是调节风量必须均匀调整,不能忽大忽,其次是铁水倒入炉中的时候不能高于风口,否则会把风口结死,最后就是倒铁水的量,每次不能超过转炉炉腔的六分之一。
两台鼓风机开始同时运作,一台对化铁炉进行鼓风,把温度逐渐升高到度以上,生铁锭已经完全熔化,这时候季无声指挥工人投入额定剂量的苏打,进行脱硫处理,与此同时转炉预热中,根据要求,整个转炉要预热到摄氏度,以减少铁水进入后的温度损失。
当温度计上显示化铁炉内的铁水温度已经到达到度的时候,铁水被倒入转炉内开始吹炼,此时鼓风机的风压保持炉内的气压,只见铁水在高温热风的催动下不断升温。
此刻黎丰站在王景身边,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炉内的火舌,生怕错过任何细节,只见一朵又一朵赤红色的铁在他眼前不断爆现,火舌是红黄色的,接着是黄白―白色,最后完全白得发亮,处处都在彰显着工业之美。
黎丰神色激动:“祁侯请看,火光炽白,意味着炉温正在不断的升高,而且是越升越高。如此凶猛的火力,必可炼出最优质的精钢。”
吹炼持续了差不多十多分钟,星形的碳密度不断加大,白亮的火舌由短变长,此时碳的燃烧进入到高峰。
当黎丰看到火舌开始变短,碳稀疏起来的状况,他知道铁水中剩余的碳分开始接近钢的含量。
他用摇炉杆上下起落了一二次,看看有没有更多的碳爆出,当看到碳没有突然增多,就下令关风了。
随后,黎丰开始指挥铁场的工人把炉盖和风管都拆掉,开始打渣和扒渣,最后浇注。
型砂采用的是黄沙、陶土和白泥,浇铸成型之后就是钢锭了。
至于这个钢锭是高碳、中碳和低碳,暂时还控制不了,主要是奇巧阁暂无这方面的技术积累,涉及到化学领域的技术精进,黎丰完全搞不定,他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史子眇带来的炼丹师团队能尽快提出改进意见。
目前的炼钢技术,每炼一炉出来,就要做一次试验来确定这是什么品质的钢材,成品距离“稳定”二字都差十万八千里,更别提什么标准化的生产了。
但成绩还是很亮眼的,毕竟钢材就是钢材,无论是哪种品质的钢材,在眼下这个时代,绝对都是上品材料!
要知道,一些实力弱小的诸侯,武器材料还是以生铁为主呢,脆得砍几下就剑身断裂的大有人在。
所以王景长久以来持之以恒的投入技术研发路子算是走对了,而眼下丰厚的回报就是最好的明证,王景看着眼前这一炉炼好的钢材,脸上也是写满了高兴:“赏,参与研发的工匠,全都重重有赏!”
“谢祁侯赏赐!”
“哈哈,应该是本侯要感谢诸位才是,若无诸位的努力付出,岂有今日之辉煌成就?这一刻必定会载入史册,而诸位皆是我华夏文明的有功之臣,必可凭此名垂千古!”
王景看着眼前的黎丰和老李等人,感慨说道:“推动历史进步的人,绝不是什么英雄豪杰,风流名士,而是你们,你们才是人类文明迈向未来的推动者。”
“祁侯言重了,吾等担当不起。”
黎丰等人吓得差点没直接跪下,主要是王景这话说得太过悖逆于汉末三国时代的主流社会价值观。
在所有人眼里,工匠不过是卑微的打工人,没有身份和地位,也没什么钱。
真正掌握权力,财富和拥有崇高地位的人,可以是官宦,可以是勋贵,也可以是士族,唯独不可能是工匠。
翻开三国志,上面可有多少关于工匠的记录?
几乎没有!
少数几条,也是因为和名人有关,所以才被顺嘴提及。
传奇工匠马钧,传奇铁匠蒲元,关于他们的记载,只有寥寥几笔,文人墨客对他们的态度,可想而知。
可偏偏对人类历史而言,英雄,官僚,乃至帝王将相,通通不过是过眼云烟。他们的存在,或许有精彩的故事,或许有感人的经历,又或许留下激昂壮阔的史诗传奇。
然而他们对历史的推动,却微乎其微。
真正改变历史进程的,从来不是这些帝王将相,而是技术的革命。
青铜器的出现,终结了石器时代的部落体系,将人类文明推进到了奴隶制阶段。
而铁器的出现,让农业生产力大幅度提升,自耕农群体得到蓬勃发展,商鞅正是看到了这个机会,推动了秦国的体制改革,最终一统六国。
但是秦朝最终还是被六国余孽所灭,废墟之中建立起的炎汉帝朝,算是封建制度与帝王制度互相妥协的产物,而儒学也应运而生,极大地缓和了社会矛盾,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伟大的民族,浴火重生,开始凝聚属于自己的文明内核。
只可惜,华夏文明是成也儒学,败也儒学。
当一种思想开始主宰整个文明的发展,而这个思想偏偏对技术充满鄙夷和歧视的时候,悲剧就注定了。
但王景却深刻地明白,人类的文明发展,真正的基石永远是技术,是生产力。
否则哪怕神功盖世,又能如何呢?
是能提高粮食产量,还是能够改善民生,提高一个文明的底蕴?
总不能一群高手,横跨大洲,横渡大洋,亲自撸袖子下场劫掠海外殖民地吧?
说到底,文明之间比拼的不仅仅是暴力,更重要的还是生产力提升,只有生产力的提升,所有人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在王景看来,在铁器被发明出来之后,下一个对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便是蒸汽机!
一个不重视科技发展,歧视工匠的国度,是不可能诞生蒸汽机的,因此王景必须扭转这种畸形的社会观念和意识形态。
对冶金组的工匠,王景不仅给钱,同时还承诺给予他们应有的社会地位,不如此,不足以鼓励大量天才人物投身于技术的研发之中。
王景对于技术发展的重视,甚至超过了对谋士和名将的招揽。
毕竟历史上,刘备手下能人不少,最后也没见他成功夺取天下,把汉室江山给匡扶咯。
可若刘备当时能弄出火枪和大炮,能弄出蒸汽机,那么想要争霸天下必然胜算大增。
杨修和鲁方等人,却是不太理解王景的这种做法,不过身为属下,他们倒是没有质疑王景的决定。
毕竟无数次的事实已经证明了,王景的决定哪怕再不可思议,却也总是正确的。
杨修回到家中,将铁场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知了父亲杨彪。
杨彪原本淡定地看着书,听完之后惊讶得书掉在了地上都没发现:“你此言当真?祁侯麾下的黎丰等人,直接炼出了百炼钢?”
“这倒不至于,直接熔炼出来的钢材在质量上尚不稳定,不过其中至少有两成左右的钢材,品质已然堪比百炼精钢。剩余的就算比不上,也是上好的钢材,胜过铁器多矣。”
杨修没有夸大其词,可说出口的话,依旧让杨彪觉得离谱到了极点,甚至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他们虽然不是工匠,但杨家累世豪门,这点眼力还是有的。若是一般的东西,做得再精致有趣,杨彪也可嗤笑一声,将其斥之为“奇淫技巧”,认为难登大雅之堂。
可炼钢这种事情却非同一般,如此国之重器,可谓是涉及国本,一旦落实,王景麾下的军队战斗力可谓是提升了数倍不止。
战场上甲兵犀利,再加上将士用命,王景如今已有了昔日仙秦帝朝鲸吞天下,横扫六国的之气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