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彪仰头感叹:“难道祁侯当真是得上天眷顾不成?”
杨修却是摇头:“父亲此言差矣,孩儿倒是觉得,主公这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善待工匠,不仅给钱,连官位都不吝啬,甚至为了替工匠正名,直接力排众议创立了帝国工程院,授予与五经博士同级的地位和荣誉。
这里面的阻力,大到难以想象。
毕竟这个时代,儒学才是真正的主流,全天下的文化人,只要会读书识字,都是学儒出身!
而在这样的情形下,想要打破约定成俗的潜规则,需要何等的勇气和魄力?
在杨修看来,王景如此大手笔的投入,成功是理所当然的,不成功才是没有天理。
与之相比,世家和豪族的种种举措何其可笑?
一群自以为是的老古董,守着旧日的荣光不肯放手,浑身散发出腐臭的气味,还以为可以维系高高在上的地位,实际上完全没有察觉到,他们正在被时代无情地淘汰。
距离王景越近的人,越是能够感受到这种变化。
崭新的时代即将来临,而任何一个跟不上脚步的人,都要被无情的抛下,从此跌落神坛,不复昔日荣光。
而敢于阻挡的人,更是要被碾得粉身碎骨,死无葬身之地。
因此杨修力劝说道:“父亲,时代变了,杨家再不做出改变,必被这滔滔大势所彻底吞没,当断则断啊。”
杨彪目光犹豫,踌躇不前,最终无奈叹息了一声:“唉,上了年纪的人,胆子就是容易变小,现在的我,已经开始本能地厌恶和畏惧任何改变了。”
弘农杨,汝南袁,两大四世三公的顶级豪门,身为旧日体系中最大的受益者,杨彪自然是厌恶这种变化的。
毕竟新的时代会变成怎么样,这谁也说不好,杨家是一飞冲天,还是倏然陨落,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
所以杨彪心生犹豫,难以做出决断,这才是正常的,只有愣头青才会不管不顾地往前冲。
杨修不是愣头青,但他到底是年轻人,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杨彪强得多:“父亲,修窃以为弘农杨氏的家族荣光其实早就难以维系,即便没有主公的改革,父亲难道认为在乱世之中,我们杨家还能独善其身吗?”
这话不好听,却是真正的大实话。
每一次的乱世,都是一次从上到下的社会大洗牌,剧烈的动荡之下,过往越是显赫的世家大族,越是容易成为众矢之的,被别人群起而攻。
若是实力强便也罢了,可若是实力不够,那必然护不住已有的利益,被来自四面八方的恶狼撕咬啃噬。
汝南袁氏如今尚有袁绍与袁术在外领兵,称霸一方。
反观弘农杨氏,除了杨彪这位有几分虚名的三公之外,还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的人物吗?
或者说,弘农杨氏的手里,可曾握有兵权?
杨彪本能的想要否认儿子说的这些话,可他心里却明白得很,拒绝接受现实是毫无意义的。
弘农杨氏,四世三公又如何?
炎汉帝朝鼎盛时期,杨家的荣光靠的是朝廷的威严,有着朝廷的大军和强大的天子,才得以维系。
如今朝廷都威严扫地,天子年幼,就连山河社稷图都落入袁隗手中,皇帝本人尚且需要仰人鼻息才能生存,弘农杨氏又凭什么威压四方,让别人给你面子?
说句不客气的话,你杨氏之人算老几啊?
乱世降临,兵强马壮者才能称雄一方,人前显赫。
至于区区家世背景,不值一哂!
弘农杨氏没有像汝南袁氏那样提前做好了造反的准备,杨修也太过年轻,不像袁术和袁绍,正值壮年,董卓进京之前就已经成了气候,这才借着天时地利人和,应运而起。
简单点说,就是弘农杨氏,没这个天命。
手中没有兵马,权力和地位何来?
靠名头就能唬住人吗?
当初洛阳这么多权贵,也没见把董卓唬住啊,更何况是以一己之力就挑翻了整个西凉军的王景?
也正是从那时起,杨修看清了时代的改变,也知道了弘农杨氏必须做出改变。因为不改变,就要灭亡。
“唉,父亲老了,以后杨家,当由你做主。”
杨彪心中权衡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放手一搏,支持杨修的行动。
毕竟现实也确实促使着他不得不进行改变,以适应即将到来的新时代,而杨彪认为自己的才能和见识,已经有点看不清未来的方向了,所以愿意将筹码投注在儿子身上:“德祖,希望你能带领杨家重新走向强盛,这是为父唯一的期盼了。”
“修必不叫父亲失望!”
杨修双手抱拳,向杨彪郑重承诺。
弘农杨氏的这一变化,很快就有暗卫秘密汇报给了王景。
拿着密报,王景会心一笑:“杨修啊杨修,还真是见微知著,不愧是历史上让曹操都为之忌惮的聪明人。”
历史上的杨修,若非性格太过桀骜狂悖,又参与到了夺位这样的大事之中跟错了曹植,以曹操爱惜人才的个性,还真不一定舍得杀他。
但没办法,杨修支持谁不好,偏偏在曹操已经决定让曹丕继位之后,依旧公然支持曹植,还对曹丕还非常地不尊重,动辄当面破口大骂。
他不死谁死?
要知道,袁绍二子夺嫡事件的危害有多大,曹操可谓是亲眼目的,为了避免曹魏政权陷入内斗,杨修是非死不可。
不过如今,历史已经改变,而王景眼下还很年轻,连孩子都没有,杨修也不需要头疼该支持哪一个继承人的问题,因此并不会重演这一幕悲剧。
相反的,杨修很聪明,也看出了王景的想法,然后积极推动着整个家族进行发展重心的改变。
懂得未雨绸缪,这才是真正会做事的聪明人啊,王景需要的也是这样的左膀右臂,肱股之臣。
如今杨家已经牵头,接下来的事情应该会顺利很多,王景觉得有杨修这种会察言观色,急领导之所急的属下,真是太好了。
“主人,鲁工士求见。”
“嗯?正良来了?快快有请。”
鲁方不是一个人来的,他还带了一大群墨家门徒,扛着一大堆东西进了卫将军府:“主人,这些都是按照你的要求打造的家具。”
王景走到院子里时,看到的正是他之前绘制图纸,让鲁方弄好的现代家具。
帝朝的一些社会习俗,让来自现代的王景十分不适应,尤其是会见客人时,没有椅子坐,只能屈膝跪坐,坐久了大腿直接发麻,让他十分蛋疼。
之前一直忙着打仗,自然没顾得上这些。
可如今局势稳定下来,就得想办法好好改善一下起居生活了。(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