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乌宗哈桑的抉择
小亚细亚是一片多山的半岛,山地高原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大大小小的河流在山谷间流淌,将高原外围冲得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但是,小亚细亚也是一片富饶的半岛,山地丘陵虽多,但降水条件和光照条件都还不错,尤其是半岛西部的爱琴海沿岸,和希腊地区相差无几,降水充沛,日照时间相当长,这在纬度偏高的欧洲文明区称得上难能可贵。
除了安纳托利亚高原上的图兹湖地区外,整片半岛的水资源不算缺乏,湖泊广布,河流众多。
这些河流往往发源于高原山地,能够将上游的营养成分带往下游,在千百年的冲刷中孕育出肥沃而富饶的河谷平原,和沿海城市圈一起,组成了半岛西部的主要人口聚集区。
河谷低地的存在使安纳托利亚养得起大量人口,也为战争和攻伐带来了便利——
沿着河流往上冲,一路攻城略地,等发现山脉阻隔,前路难走,一大片领地就到手了。
从地图上看,安纳托利亚面积相当广阔,但实际上,仅有不到一半的地方需要投入兵力,难啃的陡峭山地是不用啃的,因为压根就没什么人。
当然,这些山地的存在也为法外狂徒提供了良好的据点,这里是文明的禁区,盗匪的乐园。
在这几年的战争中,小亚细亚半岛饱受摧残,东罗马帝国的经济压制和军事压迫让奥斯曼官员们一次次地将矛盾转嫁到普通百姓身上,抢走他们的劳动果实,掳走他们的壮年劳力,将一片好端端的村子弄得渺无人烟。
于是,不少绝望的农民变为难民,大部分心存侥幸者人向大一些的定居点寻求庇护,也有不少桀骜者走向山岭,啸聚一方。
苏丹的官员当然不是傻子,也不是疯子,他们不想竭泽而渔,不想将那么多的顺民活活逼反,也曾为这些百姓留有生存的余地。
但是,通过暴力手段强制执行的剥削和压迫像是一个潘多拉魔盒,打开容易,关上很难。
在苏丹眼里,收一个银币不会有什么问题,但到了底层官员们口中,那就变成了五个乃至十个。
上面的本意都是好的,是下面的执行出了问题。
于是,整個安纳托利亚西部开始在混乱中狂飙,马不停蹄地冲向最后的崩溃。
建立一套完整的秩序不容易,但撕毁一个秩序实在太简单了。
随着东罗马大军在大门德雷斯河口成功登陆,成功开辟出安纳托利亚西部的第二战场,原本就濒临崩溃的奥斯曼秩序就如暖阳下的残雪般一再瓦解,新的秩序逐渐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