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香蕉热潮
1472年初,北半球的天气愈发寒冷,雪飘扬在广阔的欧亚大陆上,将城市和乡野染成洁白的银色。
然而,在浩渺的大西洋海岛上,阳光依旧和煦,气温依旧适宜,西风带的盛行带来了充沛的降水,各种植物茁壮成长,各座教堂正为每年年初接二连三的节日进行着紧锣密鼓的准备。
这里是加那利群岛,整个西北非海域面积最大的群岛,属于亚热带气候,全年气温适宜,冬季降水较多,夏季则比较干旱。
由于位置优异,随着大西洋航路的开通和繁荣,加那利群岛的战略地位迅速攀升,成为了地中海航船前往大西洋海域至关重要的中转站,许许多多的商船队都会将这里当作离开地中海后的第一道补给站,为这座原本渺无人烟的火山群岛带来了繁荣和兴旺。
几十年前,东罗马帝国从由法国探险家建立的加那利王国手中买下了西半个加那利群岛,并组建了拉帕尔马总督区,将首府定为土地肥沃的拉帕尔马火山岛。
之后的几十年里,东罗马帝国在大西洋上高歌猛进,拉帕尔马总督区也随之不断发展,制度逐步完善,法治陆续健全,人口逐年增多。
由于这里距地中海世界很近,当地土著比较稀少,可以更快捷地接受地中海文明的滋润,岛上的几座海港已经和其他的东正教城市别无两样。
比起大半荒芜的圣尼古拉斯总督区和血腥黑暗的比热戈斯总督区,这里才是真正的文明地带。
几年前,东罗马帝国海陆两军在伊比利亚半岛南部的欧罗巴海角登陆,耗费大量金钱,用一年多的时间成功建起了日不落要塞,成功在直布罗陀海峡占据了一席之地。
日不落要塞建立后,马林王朝和格拉纳达埃米尔国的海盗行为受到限制,皇帝在君士坦丁堡发起的自由化改革又提升了资本商人的地位,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开始组建股份制商会,从事大西洋贸易,市场上的海外商品越来越多,各大造船厂的船坞夜以继日。
当时,加那利群岛王国的老国王已经病死,他的侄子接替王冠,但这位公子已经背上了一大笔债务,急于将手上的地产卖出变现。
在此背景下,皇帝决定将整座加那利群岛纳入囊中,用更高的价格战胜了卡斯蒂利亚和法兰西的买家,用强大的大西洋舰队开进加那利海域,威吓国外竞争者。
公子带上巨款欢喜离开,拉帕尔马总督区也就此扩张了两倍,改组为加那利总督区,首府仍为东正教人口居多的拉帕尔马岛。
至此,东罗马帝国的海洋布局基本完毕,从君士坦丁堡到帖撒罗尼迦,从帖撒罗尼迦到雅典,再到北非的比林奇,迦太基,阿尔及尔,从阿尔及尔驶入日不落要塞,再向西南抵达加那利总督区,冲向广阔的海洋。
一座座港口组成四通八达的海洋商路,将半个世界的财富汇聚起来,流向迦太基和君士坦丁堡。
现在,整个加那利总督区拥有人口八万,包括一万余名希腊正教徒,八千余名拉丁公教徒和数万名黑白奴隶,大多位于拉帕尔马岛和大加那利岛等土地较好的大岛上。
在拉帕尔马港旁边的海崖上,一座大理石像沐浴着大西洋的海风,石像昂扬而挺拔,身后的披风极为传神,手中利剑高举,指向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