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帝国文官制
光阴流转,日月如梭,和风细雨中,1472年的秋天如期而至。
天气已经渐渐寒冷,海风中透着一股凉意,一位青年骑着马,缓缓走在下山的小路上,道路并不陡峭,温顺的母马也十分稳健。
山间风景美如画,山腰的绿树和山顶的白雪相映成辉,夕阳西下,晚霞的辉光更是给白雪皑皑的山顶镀上了一层黄金。
这里是奥林匹斯山,万神之山,古希腊神话的圣山,据传说,这座山曾是众神的居所,人迹罕至的中部主峰则是众神之首宙斯的宝座。
罗马皈依基督教后,多神教地位大不如前,到15世纪末期已经基本消亡,这座圣山也成为一座位于帖撒罗尼迦附近的普通山脉,成为色萨利大区和南马其顿大区之间的界山。
几年前,皇帝在君士坦丁堡设立皇家科学院,资助维内托·维托里奥发明望远镜,并答应了他的请求,将为他修建一座天文台,用以天文学研究。
维内托跑遍了整个帝国,反复考察各地情况,只为挑选出最好的观测点。
也许是喜欢这里的风景,也许是认为这里与巴尔干第二大城市帖撒罗尼迦很近,也许是受到了古希腊神话的影响,认为这里是“光之处”,是距离神国最近的地方,维内托最终选择了奥林匹斯山,准备在一处视野开阔的山腰上建造天文台。
天文台耗资不少,皇帝也对这种科学研究十分重视,哪怕鏖战正急,也并未让天文台的建造受到影响,一辆辆马车拖着各种建筑材料爬上山腰,一个个奴隶将大理石安装在基座上,一位位建筑师为天文台贡献自己的才华。
就在去年,奥林匹斯天文台正式竣工,居住区,研究区,观测区,小教堂……一应俱全。
天文台落成后,山脚下的小村庄迅速迎来发展,村民们会为天文台定期提供粮食和各种补给,天文台的工作人员也喜欢在闲暇时期来到村里,在酒馆中小酌几杯,听听吟游诗人的诗歌,听听老酒客们胡编乱造出来的传奇故事。
天色渐暗,山脚下的村庄亮着灯火,空气中似乎也飘散着淡淡的酒香和食物的香气,年轻人精神一振,拍了拍马背,小跑起来。
村子越来越近,农田和畜栏多了起来,村口的水井边,农夫挑着水桶走回家中,路边的田地里,几个孩子围成一堆,追逐嬉闹,他们会在晚上负责看守葡萄田和橄榄田,但提防对象可不是小偷,而是鸟兽。
这里民风淳朴,如果路过的旅客口渴了,想摘几串葡萄吃,那是不算偷的。
仓廪实而知礼节,皇帝不喜欢搜刮民财,多年的轻徭薄赋让东罗马帝国的百姓过上了从前难以想象的美好生活,肚子填饱了,才会有人关注文明和文化,法治与道德。
“赫里斯,要不要尝尝我家的葡萄!”
孩子们发现了年轻人,一个大孩子挥动着手中还剩半截的熏火腿,含糊不清地冲他叫喊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