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的另一边。
在赵恒的“万分叮嘱下”,御医不敢有丝毫“怠慢”,对耶律粘衮的治疗是“十分用心”。
但人生最大的成熟就是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所以耶律粘衮的右手最终还是废了,但好消息是他可以尝试成为一个左撇子。
辽人的试探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还还搭了个第一勇士进去,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偷鸡不成蚀把米。”
哪还有脸面再继续待在开封城,昨天就连夜收拾包裹滚回辽国了。
听到这个消息,赵恒的心里很是愉悦。
但就像那么一哆嗦,赵恒爽完之后,心里有些空虚。
空虚之余,他不禁想到了当初的那个好臣子——寇准。
陈昭那天说的话是偏激了些,但也确实说到赵恒心里去了。
骂名都要朕来担了,你们难道还能在后面安心的享受吗?
君辱臣死啊!
朝堂的氛围太让赵恒失望了。
若是寇准在场,以他的性子,辽使在提出无礼的“比武”要求时,就开始呵斥了。
硬要比武,那也会算好时间,再在军队里优中选优,选出猛士和那耶律粘衮决一死战。
这次要不是有陈昭力挽狂澜,他这个大宋皇帝的脸就要丢大发了。
“寇准这次到地方上这么久,他的性子应该磨砺得差不多了吧?要不要把他召回来?”
赵恒心思一动,便有了召回寇准的念头,而且这个想法是愈发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