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县城已经渐渐恢复了生机,街道上是人头攒动,街道两旁小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那名为“花满楼”的青楼上传来的阵阵莺声燕语更叫人浮想联翩。
这座古老的城池,看着两旁的建筑和来来往往的人群,好好吸食一番人间烟火气,切身体会了这座城市的勃勃生机,好一番繁华景象!
陈昭他干得好啊!
顺着主干道再走进些,,就是雁门县最大的药房——康济堂了。
门口贴着的对联,上面写着“但愿世上无疾苦,宁可架上药生尘”,在想到前世大药房的买药送鸡蛋,呵!真是讽刺。
一阵风吹过,康济堂门外挂的葫芦随风而动。
这叫“悬壶济世”。
源于汉代一个奇异的传说:东汉时有个叫费长房的人。
一日,他在酒楼喝酒解闷,偶见街上有一卖药的老翁,悬挂着一个药葫芦兜售丸散膏丹。卖了一阵,街上行人渐渐散去,老翁竟悄悄钻入了葫芦之中。
费长房看呆了,断定这位老翁绝非等闲之辈。
他买了酒肉,恭恭敬敬地拜见老翁。老翁知他来意,领他一同钻入葫芦中。他睁眼一看,只见朱栏画栋,奇花异草,宛若仙境,别有洞天。
后来,费长房随老翁十余日学得方术,临行前老翁送他一根竹杖,骑上它便可以飞行。
返回故里时家人都以为他死了,原来已过了十余年。从此,费长房能医百病,驱瘟疫,令人起死回生。
这虽只是一则神话传说,但却为行医者罩上一层“神秘外衣”。
后来,郎中们为了纪念这个传奇式的医师,就在药铺门口挂一个药葫芦作为行医的标志。
陈昭自从有了钱以后,每日做的事就是四处撒币,教育分一点、医疗分一点。
对于严家的家财来说,是九牛一毛,但落在压根一毛钱都没有的雁门县公共基础资源建设上,那就是一座大山了。
雁门县的百姓可以暂时不读书,但他们绝对要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