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6、大明假说
有一种说法,历史上朱标之所以早夭,其中有着大明帝国江南读书人的阴谋。
因为当时的朱元璋也好,朱标也罢,都想要将金陵都城迁走,迁移到凤阳去。
而后者,对江淮勋贵们而言,才是最有利,也是对江南读书人最大的打击。
为了阻止,于是他们干脆朝着朱标下手了。
当然,这其中还有着朱标有着足够威望可以震慑勋贵有关,一旦朱标继承了皇位,大明帝国开国勋贵们依旧还可以延续自己在朝堂之中的统治地位,也一定会让大明帝国的读书人进入朝堂权利中心更加艰难。
这两个原因加在一起,大明帝国的读书人还真没有不动手的理由。
他们成功了,也阻止了,可他们却没有算计到朱允炆的不堪,没有算计到大明帝国勋贵们对朱允炆的抛弃,没有算计到朱棣的崛起和狠辣。
特别是后者,直接拿方孝孺十族做威慑,大明帝国的读书人不就立马骨头发软了吗?
还不是一个命令就将京城给迁移了?
对永乐时代的大明读书人而言,朱高炽就是他们唯一的依靠,是哪怕朱棣多少次想要更改太子位,也难以功成的必然。
他们畏惧朱元璋如虎,也畏惧朱棣的狠辣延续,却决不能让大明帝国新一代属于朱高煦。
历史上朱高煦是否真如记载的那般憨傻,谁也不清楚,但其中势必有着大明帝国读书人一日有一日的抹黑。
无他,就是为了败坏朱高煦在大明帝国百姓心中的地位,迫使其根本没有任何接替朱高炽的可能。
皇权更迭过程当中的凶险与残酷,是外人根本无法理解的,也是外人根本无法探知全貌的。
综武大明帝国现如今却不需要为此担忧了,那高高在上的洪武大帝寿元长着呢,哪怕太子爷朱标是否有朝一日可以接任都无法确定,何必想七想八的?
一股脑的将自己的忠诚都想给朱元璋不就好了吗?
如此,反而让这个新生的大明帝国更加的流畅自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