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7、各自的立场决定了各自的选择
有时候就是这样,你不懂的时候,你的胆子往往会很大,比如朱元璋的二子秦王朱爽。
历史上的这厮,你说人家不懂吧,也不尽然。
这厮不就是清楚的知道自己根本不可能拥有接任大明帝国皇帝的可能吗?
这厮不就是清楚的知道自家老爹哪怕对自己彻底失望,该给自己的荣华富贵也不会不给吗?
可这厮也就知道这些而已。
在前往刘浩龙国军中之后,在熟读了明史之后,这厮知道的定然更多了。
这里的更多,就是他清楚的知道或许他老爹朱元璋还会心软,可一旦心肠硬起来之后,拿他杀鸡儆猴的可能性依旧巨大。
当初商鞅不就是拿自己的性命彻底的将秦法的权威背书吗?
谁知道自家老爹会不会拿自己的性命也效仿一下?
他甚至很清楚这个时候哪怕自家母后,也就是马皇后多半也不会阻止,因为相比于整个大明帝国的未来,作为一国之母确实也同样需要狠下心肠。
这也是为何这厮在刘浩龙国历练之后,干脆直接加入了刘浩龙国大军,干脆的成为其中一份子。
不要以为这是开玩笑,人家那可是实实在在的拿着现在的刘浩龙国身份证的。
是直接和综武大明帝国脱钩的。
这厮这么做了,朱元璋的第三子不也同样效仿了吗?
他们的心思,朱元璋可能不懂吗?
人家门清,却也同样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是自家儿子自己的选择了。
有人开了头,后来者自然懂得该如何选择。